-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第2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一国两制-中西合璧的文明新模式 探究1:为什么回家 台湾问题的由来 香港问题的由来 澳门问题的由来 第一次回家 得益于“一国两制” 第二次回家 香港、澳门回归 第三次回家 盼望祖国统一 令诗人没有想到,写下《乡愁》的22年后他终于得偿所愿。1992年余光中的双脚第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这一天,他阔别祖国大陆已经43年了,这一刻,他忍不住又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说“1992年那个时候回到大陆,要得益于“一国两制” ,但当时对“一国两制”依然不了解,而且还持怀疑态度。 但是几年后的两件事情使我更明确和理解了这一政策。” 和平统一台湾的阻力: 1、2002年8月.陈水扁首次明确宣称:“台湾是主权独立国家”, “台湾与对岸中国,一边一国,要分清楚……” 2、2004年4月开始,美对台出售大量先进武器装备是二十年以来售台武器数量和水平最高的. 3、2004年12月,日本允许李登辉入境; 2005年1月,台湾为日本建造的总投资为30亿美元的子弹列车举行了落成仪式. 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 国际反华势力 拆除柏林墙 两德模式--社会主义东德和资本主义西德在和平基础上实现德国统一的模式. 欧盟模式--政治上的多元化,经济上的一体化. 探究2: 同学们,你觉得这些模式可不可 以解决台湾问题?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一国两制”的意义 1、有利于保持经济繁荣和社会的稳定。 2、有利于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3、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国际争端提供借鉴。 4、是有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的表现,是对世界文明的新贡献。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为《乡愁》续写第五节…… 将来呀, …… 本课小结: 单元小结 【反馈训练】 1、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2、2007年,一首《始终有你》的主题曲响彻华夏大地“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的繁荣。”其中“找对了路径”意指 A.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光复 B.上海世博会喜迎八方宾朋 C.“一国两制”下喜庆香港10年回归 D.澳门回归宣告西方殖民统治结束 【反馈训练】 【反馈训练】 3、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在性质上的不同之处是 A.前者是中国内政,后者是历史遗留问题 B.前者是历史遗留问题,后者是中国内政 C.后者允许保留军队 D.前者是不平等的国际为题,后者是平等的国内问题 4、香港的大政方针的特别性与民族区域自治的主要不同表现在 A.设立区域 B.实施目的 C.社会制度 D.时间期限 【反馈训练】 5、2011年1月1日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2周年。它的发表在国内引起巨大反响,被看成海峡两岸由对立走向对话的第一步。下列与它的内容不相符的是 A.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B.建议海峡两岸首先实现三通 C.决定停止对金门岛等岛屿的炮击 D.主张两党实行对等谈判,实现第三 次国共合作 同学们,你最想对他们说什么…… 【课后作业】 要求: 1.结合国情和人物个性陈述理由, 表明态度. 2.就对方观点提出反驳意见,史论结合. “钢”与“铁”的对话 模拟情景:中英谈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