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doc

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

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知识“网络”意识 历史 是高中学段必修课程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诸因素的制约,造成一种误区,即认为历史课是纯粹知识性的课程,历史课学习是纯粹机械性地死记硬背知识,这是对历史课学习本质的扭曲,抹煞了历史课鲜活的能力内涵,无形中窒息了历史课所蕴含的无穷的生机与活力。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藏的课堂文化,就是具有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的特色。 不少学生之所以感觉历史课难学,主要是因为他们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孤立地来看待,形成支离破碎、残缺不全的认识。从心 理学 的角度来看,这种缺乏粘连性的知识最难记忆,犹如一盘散沙。怎样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编织起来呢?假如我们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从头读到尾又从尾翻到头一味地灌输,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所有的历史事件,这简直是千头万绪,顾这失那,很难取得良好的记忆效果。但假如我们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把这些零散的知识编织成网,构建知识体系,形成知识 网络 ,变零散为完整,化繁琐为简约,我相信必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所以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树立一种知识网络意识,并积极引导学生形成这种意识。 我本着学习历史时要从小处着手,从大处着眼的 科学 原则去引导学生。所谓“小处”,即是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基本情况有所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是学习历史的奠基性工作;所谓“大处”,即将某一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放置在一定的知识体系之中,纵横交错,瞻前顾后,上挂下连,左右衔接,游刃有余,构成知识网络,这是巩固所学历史知识,并使之活化和深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比如,在复习明朝“一条鞭法”时,“一条鞭法”是1581年张居正实行的一种新的征税办法,是把原来的田赋、徭役和杂税合并,统一折成银两征税。这些都是应当理解记忆的.“小处”。仅仅掌握这些“小处”是远远不够的,学习这段历史的终极目的是要掌握系统的明朝 经济 政策和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的演变,为此,需要纵横交错构建网络体系,从“纵”的角度来看,北魏的“租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北宋的“方田均税法”和明朝的“一条鞭法”及清朝的“摊丁入亩”等上下一串,便可构成“各个历史时期赋税制度演变”这一小专题网络结构;从“横”的角度来看,明朝的屯田、植棉和“一条鞭法”等左右一连,又可佩“明朝经济政策,这一小单元网络结构。以“一条鞭法”作为网络上的一点进入,可一牵引出很多相关概念,勾勒出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当然,形成这样的知识结构“网络”后我要求学生可以从网络中的任何一点切入,如:纵向可从清朝的“摊丁入亩”切入,横向可从明朝的“屯田制”切入,这简直是出神入化。知识的纵横交错,瞻前顾后,上挂下连,左右衔接,游刃有余。 又如,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内容宏富,头绪颇多,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又是高考的重点之一。在帮助学生复习时,不妨先从宏观上“大处”着眼,以过渡时期(1949-1956)、建设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和改革时期(1978年后至今)四个时期纵向相串,然后再以每个时期 政治 、经济、文化等项目横向相连,构建知识结构“网络”,不管学到哪一时期的相关概念,只要及时有效地切入该“网络”,便会将这些概念置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来认识,从而茅塞顿开。 历史总是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接一步,遵循其内在的 发展 规律 ,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学科的这一特点不可避免要影响到历史学科的教学与学习。历史学科的教学贵在环环相扣,步步相连,层层深入,切入本质,把握规律。所以,构建知识结构“网络”,及时把零散的知识切入“网络”,才能最终形成科学的、完整的、立体的历史知识体系。历史教学中的“网络”意识显得相当重要。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