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又到新年《祝福》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又到新年《祝福》时

又到新年《祝福》时 在新年祝福气氛还没有淡去的时候,新学期开始了。新学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就是鲁迅先生的精典之作——《祝福》。然而,此《祝福》非彼“祝福”,这是每一个教者首先要面对的难题。《祝福》写于1924年,作品问世已经八十多年了。八十年间, 中国 社会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尚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 时代 ,而今天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改革开放飞速 发展 的时代。学生很难用自己并不厚重的生活阅历去还原鲁迅笔下的“鲁镇生活”,进而去认知封建礼教吃人的深刻的主题的。因此,如何在今天与昨天之间搭一座桥,让学生借助“有知”去认识“无知”,正确体味八十年前作者写作《祝福》的深意,就成了《祝福》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即便确定了重点和难点,要解决它也非易事。 若是按照传统的教学 方法 处理起来似乎也很便捷,把老师知道的一古脑地硬塞给学生。其结果往往是花了几节课,辛辛苦苦教下来,学生收效甚微。有些学生对祥林嫂的悲惨命运不仅不关注,还大言不惭地说:“还好些,大冬天的,要我坐在灶下烧火。”有的甚至拿腔拿调地学着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把一个精品糟蹋的不成样子,真叫人不忍卒听。 要想摆脱这样的尴尬,唯有承认学生的阅读主体性,让他们自己动起来。这次再教《祝福》,我便有意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暴露 问题 ,诱“生”深入 语文是很有“灵性”的一门学科,其“灵性”主要体现在作家创作文本时留下了许多的“不确定性”和“空白”,召唤读者去破译这些“密码”,从而完成作品意义的建构。 要让学生在很短时间内准确地破译“密码”,需要教师因势利导。教学《祝福》,我先布置学生熟悉课文,待学生完成后,我向他们提出了第一个问题:《祝福》主要表现的是谁的悲惨经历?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祥林嫂的悲剧。接着我提出了第二个问题,你认为祥林嫂的悲剧主要悲在哪里?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反映强烈,很多学生不假思索便给出了答案:死了两位丈夫,加上阿毛又被狼叼走了。学生的理解果然偏颇,但我并不急于下结论,让学生暴露问题,这正是我预设的教学环节。于是让他们在课文中找依据,支撑自己的观点。其中一个学生急切地抢答:第一次“死了当家人”的祥林嫂年纪大约才二十六七岁,脸色便“青黄”了,说明打击之大。尤其是第二次“死了丈夫,又失去阿毛”的祥林嫂变化更大了:“脸色青黄,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证明接连的重创让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所以说祥林嫂的悲剧是死了丈夫和阿毛所造成的。听了这位学生的发言,下面反响强烈,有的点头,有的摇头。有一个学生当场质疑:如果是这样,我们怎么理解祥林嫂极大的变化是在四婶不准她在祭祀的时候摆放酒杯和筷子之后呢?受他的启发,另一位学生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祥林嫂在第一次死了丈夫,来到鲁镇做工,力气不惜,食物不论,她反满足,口角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呢?这回除了几位活跃的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外,其余的都现出了茫然的神情。先前那位振振有词的学生也无言以对了。见时机已经成熟,我便调侃道:“此路不通”,需要“绕道行驶”,我们赶紧寻找另外路径吧!学生纷纷表示赞同。暴露问题无疑成了深入探究的催化剂。 二、激趣质疑,搭建平台 应该说学生一旦出现了迷茫和不解,就是进入了教学的最佳状态。这时候,引导学生激趣质疑解惑,能极大地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成就感。我鼓励学生再次 研究 课文,根据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环境作用提出疑难问题,以便深入探究课文的真正题旨。结果,学生们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 1、在情节安排上,为什么要用倒叙的方式? 2、鲁迅先生惜墨如金,在本文中为什么反复安排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 3、为什么祥林嫂初到鲁镇时“大家都叫她祥林嫂,没问她姓什么”,而她改嫁后再到鲁镇时,“大家仍叫她祥林嫂”? 4、作者反复对祥林嫂的外貌进行描写有何作用? 5、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到底是什么? 6、怎样评价“我”这个人物?“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7、小说为什么要以”祝福”为题目? 8、怎样理解四叔的“可恶!然而……”? 9、“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有何深意? 老实说,学生一一提出这些 问题 ,令我有一种收获的喜悦,因为我分明看见了学生思想的火花在闪现,分明看见他们与鲁迅先生已经站在一起,就要进行心灵的沟通了。 现代 教育 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参与互动,而激趣质疑的环节无疑给学生的自主活动搭建了一个平台。 三、有的放矢,探究创新 问题已经提出,平台已经搭建,下面该由学生登台表演了。首先让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 分析 ,哪些问题是最关键的,一旦把它解决,其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通过讨论,学生一致认为最为终结的问题就是“造成祥林嫂人生悲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而为什么反复安排祥林嫂讲“阿毛”的故事的问题又是解决终结问题的最好突破口。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