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元明清2整理ppt

清北京的变化 (1)清北京的城市范围、宫城及干道系统均未更动,唯居住地段有改变,如将内城一般居民迁至外城,内门驻守八旗兵设营房。内城里建有许多王亲贵族的府第,并占据很大的面积,屋宇宏丽,大都有庭园。 (2)清雍正、乾隆以后,在西郊建大片园林宫殿,如著名的“三山五园”(香山、玉泉山、万寿山、圆明园、畅春园、静宜园、静明园和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组群。由于皇帝多住园中,很少去宫城,皇亲贵族为便于上朝,府第多建在西城。这就使政治生活转移至西城。 (3)清代北京的商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正阳门外大街一带仍然是全城的商业中心,集中大量的店铺、戏园、会馆、酒楼,六必居、同仁堂、马聚源、全聚德、都一处等闻名遐迩的老字号都分布在这一带。会馆的数量也很多,据《宸垣识略》记载,在乾隆年间有仅会馆建筑就多达180所左右。此外,清代商品运输主要靠大运河,仓库大多集中在接近大运河的城东,使东城经济得到发展,出现了不少地区性及行业性的会馆建筑,因此有“贵西城,富东城”之谚。 (4)清代宠信喇嘛教,因此清北京除原有佛、道教寺院建筑外,增建了一 些喇嘛庙,如城东北的雍和宫等。 (5)北京城市人口在明末已近100万,清代城市人口继续增加,超过了100 万人。 明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1)明清北京城市布局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典型两重性。一方面,作为都城,上层建筑部分,如城制、宫殿、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之制思想进行布局,继承发扬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成为我国城市传统规划建设的典型代表。另一方面,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商业活动的繁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会馆、园林、民间宗教建筑等却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 (2)明北京城的布局,恢复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了历代都城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整个都城以宫城为中心。皇城部分布局按南京的制度,更为宏丽。皇城前左(东)建太庙,右(西)建社稷坛,并在城外四方建天(南)、地(北)、日(东)、月(西)四坛。皇城北门外,每月逢四开市,称内市。这完全符合“左祖右社、前朝后市”的传统城制。 (3)在城市布局艺术方面,重点突出,主次分明,运用了强调中轴线的手法,造成宏伟壮丽的景象。从外城南门永定门直至钟鼓楼构成长达8公里的中轴线,经过笔直的街道,九重门阙(永定门两重、正阳门两重、中华门、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门)直达三大殿,并延伸到景山和钟鼓楼。沿这条轴线布置了城阙、牌坊、华表、桥梁和各种型体不同的广场,以及两旁的殿堂庑廊,更加强了宫殿庄严气氛,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势 。 一、明清时期经济与城市发展背景 明清时期(1368-1840)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是我国封建经济高度发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强化的时期,同时也是其逐渐走向衰败的时期。 农业: 长江中上游城市湖广(今湖北湖南)、四川替代江南成为全国性商品 粮基地“苏湖熟、天下足”--“湖广熟、天下熟” 商品农业发展(经济作物)烟草 江南地区从粮食生产基地转变为以丝绸业和棉纺业为主体的纺织业生 产基地,促进了商品经济活跃,小城镇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嘉善)纱” 江南地区五大手工业区域:松江棉纺织业、苏杭丝织业、芜湖浆染业、 铅山造纸业、景德镇制磁业。 会馆建筑的出现、商帮 徽商、晋商:“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 社会性的同乡会馆向经济性的行业会馆转变趋势 明清时期城市发展特点 明清时期是市镇迅速发展的时期,新兴市镇蓬勃发展,区域城镇系统不断完善,尤以江南地区最为明显。 本期我国农村小城镇有了大量发展。我国今天农村有众多的小城镇, 大多是兴于明而繁于清。特别是江南苏、松、杭、嘉、湖地区,由于 棉、丝等纺织业发达,小城镇更是蓬勃兴起,如苏州的盛泽、震泽、 南翔,松江的枫泾、朱泾,湖州的乌青、南浔、菱湖,嘉兴的濮院、 王江泾等等,大都是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的,成为我国最初的处于雏 形状态的城镇化地区。 本时期不仅城镇数量急速增多,市镇规模也迅速扩大,有些镇的发展 甚至超过县、府驻地城市。并根据所处区位和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形 成了棉纺织与贸易中心、蚕丝及丝织业贸易中心、米粮贸易中心、盐 业中心及港口城镇等许多专业性市镇。 四大名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镇、湖北汉口镇、河南朱仙镇 沿长江、沿大运河城市发展轴线进一步增强。 边陲地区城镇分布地域有了较大扩展。 移民

文档评论(0)

zyzsa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