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等边三角形内切圆弧水平井轨迹控制.docVIP

开口等边三角形内切圆弧水平井轨迹控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开口等边三角形内切圆弧水平井轨迹控制

开口等边三角形内切圆弧水平井的轨迹控制 谢学明 彭正洲 黄军辉 (原创) 已在《江汉石油科技》公开刊物发表 摘要:SH6-P18井是江汉油田在谢枫桥复兴场构造布暑的一口特殊水平井,上部井眼设计为一开口等边三角形轨道,下部井眼设计为水平井轨道,中靶要求高, 施工难度大。攻克了“摩阻扭矩、井眼清洁、轨迹控制、导眼侧钻、下套管”等难题,创造了江汉油田首次在Φ215.9mm井眼和井斜角达89°的情况下顺利下入Φ177.8mm套管的纪录,探索了因地面条件受限导致水平段连线方位与井口相差甚远的水平井实践经验,对今后开展同类技术和解决水平井地面井位优选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水平井 地面井位 内切圆弧 轨迹控制 江汉油田 1.前言 江汉油田地处鱼米之乡,井场占用良田,向农民征地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优选地面井位显得越来越难。尤其是水平井要求地下水平段连线方位与地面井口在一条直线上,这对于井场征地难的江汉油田来说,几乎办不到。SH6-P18井就是在地面水网密集,稻田,鱼塘,河渠甚多的松滋地区设计施工的一口水平井。该井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三个问题:其一、因地面条件受限靶前位移小,能否准确着陆A点的问题;其二、井口与水平段连线方位相差甚远,大幅度扭方位的问题;其三、上部井眼轨迹拐两道弯急,摩阻扭矩大,易形成键槽,Φ177.8mm技套能否安全通过和下入的问题。因此进行了可行性方案论证,经过多次优化井身剖面,进行摩阻扭矩预测分析,钻具强度校核,反复修改设计,最终以“既要满足水平井中靶要求,又要利用地层自然造斜规律,提高钻井速度”为设计原则,采用“直-增-稳-增-水平段”五段制剖面,兼顾靶前位移不足和扭方位井段较长的两大技术难题,采取直井段沿自然方位163°形成的位移103.01m与拐弯沿273°方位增斜产生的位移139.43m,以及再拐弯沿水平段连线方位38°延伸的位移140m,正好组成一个开口的等边三角形123(见图1),设计数据(见表1),井身结构(见表2)。该井钻井施工先打地质导眼,然后回填至井深3616m定向侧钻,采用Φ215.9mm钻头钻进至A点3950m,下入Φ177.8mm技套,Φ152.4mm井眼完钻井深4125.99m,实钻A点垂深3737.6m,水平段长189.99m 。 表1 设计数据: 设计垂深 (m) A点 3738.97 造斜点深度(m) 3422 B点 3740.97 造斜率(°/100m) 22 设计方位 (°) A点 18.87 造斜率(°/100m) 22 B点 33.73 AB段方位(°) 45 靶前位移(m) 196.04 AB段长(m) 299.93 设计靶区 水平段AB段为4m×12m×299.93m的矩形空间中穿行。 表2 SH6-P18井井身结构表: 开钻次序 钻头直径(mm)×井深(m) 套管尺寸(mm)×下深(m) 固井情况 一开 444.50×187.60 339.70×186.60 合格 二开 311.20×1807.51 244.50×1805.68 合格 三开 215.90×3950.00 177.80×3948.69 合格 四开 152.40×4125.99 裸眼 采用Φ88.9mm钻杆 图1 SH6-P18井设计与实钻水平投影图 2.技术难点 2.1 靶前位移小,扭方位井段长,必须先反抠出一段靶前位移(见图2),给A点着陆创造条件,因此增加了井眼轨迹控制难度。 图2 SH6-P18井设计与实钻垂直投影图 2.2 因地面条件受限,必须2次大幅度扭方位才能中靶,形成的2次“狗腿”很容易发生键槽卡钻、断钻具故障。 2.3 为满足采用Φ215.9mm井眼钻进至A点,下入Φ177.8mm技套的要求,钻具组合中带有Φ177.8mm 的钻铤,以保证下部钻具组合的刚性,确保顺利下套管。由于钻具与井眼的环空间隙小,摩阻扭矩大,携砂困难,给后续施工留下了隐患。 2.4 在定向过程中钻具接近于满眼,要克服“托压”现象,降低摩阻扭矩,给泥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5 白垩系渔洋组地层古老、埋藏深,棕(红)色泥岩塑性强、研磨性高,机械钻速低,定向速度慢,严重制约了井眼轨迹控制的钻井时效。 3、内切圆弧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众所周知,三角形的内切圆弧线是最短最圆滑的,但在实钻过程中,确保井眼轨迹形成内切圆弧线却很难做到。理论上按照韩志勇教授提出的“斜面圆弧井眼轨迹控制新模式”可以实现。斜面圆弧曲线是三维定向井轨迹设计的最优曲线,曲率最小,设计井段最短。要想钻出一条与设计相符的斜面内切圆弧曲线,具体讲就是要将初始的井斜和方位值连续不断地调整到设计轨道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依靠沙尼金图解法的原理,严格控制好装置角,装置角在I象限增斜增方位,在Ⅱ象限降斜增方位,在Ⅲ象限降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