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章》教学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 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约春秋末年公元前580年~500年之间,《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今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春秋时期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老子西升化胡经·序说第一》:“以为圣人生有老容,故号为老子”。 老子其人 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 老子道家学术,孕育三千年的中国心灵鸡汤,助您洗涤心灵。 老子是一位出色的智者,他所撰的《道德经》是一个知识宝库,内藏的哲理使不少迷茫的心灵得到解脱,几年前的纽约时报把老子列为古今十大作家之首。 关于《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这种观点在一定条件下有其合理性,但它忽视矛盾双方的斗争,把转化看成是无条件的循环往复。 在政治思想上,老子主张“无为”,认为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无力,企图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但他对“侯王”的告诫,如“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却是很精辟的。 《老子》的历史观是落后的,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死不相往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老子》中最高的哲学范畴,含义有: 1、构成世界的实体 2、创造宇宙的动力 3、促使万物运动的规律 4、作为人类行为的准则 5、一切事物存在的根源,自然界最初的发动者。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如果说得出,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如果说得出,也就不是永恒的名。 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之始,用“有”来命名万物之母。 所以从永恒的“无”中可以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从永恒的“有”中,可以推知万物的极限。 这两者来源相同,却各有不同的名称,它们都可以说是玄妙的道理。 从道理中探求更深一层次的道理,这是探求一切奥妙的门径。 翻译一 老子设立“道”这一个最高范畴,主要是为了方便阐述其政治哲学和人生哲学而已。 本章旨在说明:1、道具有不可言说性,精深玄妙;2、道是万物的初始和根源,其余的文字都是一个形容词而已。 分析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天下的人都知道美好的东西是美的,就知道丑了;都知道善良的东西是善的,就知道恶了。所以,有和无是互相对立而产生的,难和易是由互相对立而形成的,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的,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的,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的,前和后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因此,圣人顺应自然规律来做事,顺应自然规律来教化。任凭万物自然生长而不为其始原。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而不以为恩泽在己,功成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他的功绩才永远不会失去。 本章总结了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经验中矛盾对立依存转化的例子,由此推论出圣人应该遵循的治国之道——无为而治。 “生”“为”“功成”正是要人去工作、去创建、去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贡献力量,去成就大众事业。 而顺应自然所得来的成果,却不必据为己有。“不有”“不恃”“弗居”,即是要消除占有的冲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jhn4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