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一上期中诗歌精选
咏柳 宋 ·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问: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解析:“依”字有倚仗,依靠之意。 写出了柳条依靠东风飞舞地狂放之态。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仅写柳,更形象地讽刺了倚势猖狂得志的小人。 (析义) (述景) (作用) 诗歌鉴赏专题——炼字 答题步骤: 第一步 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或指出这个字特殊的语法现象或修辞手法,如词类活用、拟人、通感、化静为动等。(释含义、明手法) 第二步 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该字放入到句中描述景象(描景象) 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效果)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 ? 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在诗中的意思是白白地。“空”字形象地写出了“楼上人”盼归无望、白白等候的落寞神情。它也传达出一种苦盼无果的孤寂、惆怅之情,增添了全诗的“愁味”。 炼动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饮酒》陶渊明) 提问:将“悠然见南山”中“见”改成“望”,好不好?为什么? 解析:“见”好。两字意境不一样。“见”是“无意中看见”,不经意间抬起头来看见南山,表达了整个诗句中那种悠然自得的感触,好像在不经意间看到了山中美景,符合“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种非常自然的、非常率真的意境,。而“望”则显得有些刻意 ,不是那么自然。 小结:动词的表达效果:赋予画面动态感,形象生动,意境特点更加鲜明 小结:形容词的表达效果:突出事物的特征,营造氛围,体现意境。 示例: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夜喜雨》杜甫) 提问:分析“润物细无声”中“细”字。 解析:一个“细”字,写出春雨脉脉绵绵,润物悄无声息的特点,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确切。 炼形容词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① 西山通虎穴②,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③,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苏轼同游赤壁。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l)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拳”和“退”。用“拳”字形象地表现出鹭鸟在沙滩上栖息时的神态。用“退”字别致、生动地表现出鸿鸟在天空中飞行的状态。这样写构成了作者江边所见的一幅静动结合的画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尘垢:尘埃。 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 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明确:分别是“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的“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射下“白水”波光鄰鄰,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 3分 ) “带”采用了拟人手法,赋予“老鹤”人的动作,不说钟声远播,而说老鹤带钟声到海幢,造成一种出人意外、耐人寻味的效果,使画面具有动感。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 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3分) “铿然”却表现了作者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作者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2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经销商管理规定.doc
- 经营目标分解与绩效指标-中华讲师网.ppt
- 骨质疏松病人的护理.ppt
- 骨质疏松的原因和危害.ppt
- 骨质疏松指南.ppt
- 经阴道后穹窿穿刺术.ppt
- 骨质疏松症ppt.ppt
- 骨学-人体解剖学.pptx
- 骨折概述.ppt
-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2010.ppt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易错题).docx
- 初中数学教学多媒体素材情感化设计在人工智能教育资源中的应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必刷).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系列).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夺冠).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docx
- 艺术教育中的艺术史教育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历年真题).docx
- 2024年厦门市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