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全国版):第一编第一部分教材文言文梳理与落实4-1.pptVIP

【语文】2011届高三一轮复习(全国版):第一编第一部分教材文言文梳理与落实4-1.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文言语段阅读 一、阅读材料,完成1~3题。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苏轼《范增论》)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虽 然 增 高 帝 之 所 畏 也 增 不 去 项 羽 不 亡 呜 呼 增 亦 人 杰 也 哉! 【答案】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2.上文中“义帝”和“高帝”分别指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楚怀王(“熊心”或“楚怀王之孙”)、刘邦(汉高祖)。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苏轼认为范增对项羽应采取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杀了项羽或离开他。 二、阅读材料,完成4~6题。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戛戛乎陈言务去,求新之谓也。至于填词一道,较之诗赋古文,又加倍焉。窠臼不脱,难语填词,凡我同心,急宜参酌。 (李渔《闲情偶记》) 4.用斜线(/)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6处)。 人 惟 求 旧 物 惟 求 新 新 也 者 天 下 事 物 之 美 称 也 而 文 章 一 道 较 之 他 物 尤 加 倍 焉。 【答案】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新也者/天下事物之美称也/而文章一道/较之他物/尤加倍焉。 5.“陈言务去”语出唐代韩愈《答李翊书》。请写出韩愈的另外两篇作品的篇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师说》《马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任意2篇即可) 6.这段文字说明了“填词”应坚持什么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填词应坚持的原则是要追求创新,不落窠臼。(关键词“创新”)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7~8题。 世人所难得者唯趣。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一语,唯会心者知之。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此等皆趣之皮毛,何关神情!(明·袁宏道《叙陈正甫会心集序》节选) 7.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5处)。 今 之 人 慕 趣 之 名 求 趣 之 似 于 是 有 辨 说 书 画 涉 猎 古 董 以 为 清 寄 意 玄 虚 脱 迹 尘 纷 以 为 远 又 其 下 则 有 如 苏 州 之 烧 香 煮 茶 者。 【答案】 今之人慕趣之名/求趣之似/于是有辨说书画涉猎古董以为清/寄意玄虚脱迹尘纷以为远/又其下/则有如苏州之烧香煮茶者。 8.这段文字,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世上人所难以得到的只是一个“趣”字,只有摒弃追求“趣”的表面功夫,从精神实质上去心领神会才能获得,也批评了当时的伪趣之风。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9~10题。 孟轲问牧民何先,子思曰:“先利之。”曰:“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 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9.请用(/)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6处)。 君 子 之 所 以 教 民 亦 有 仁 义 而 已 矣 何 必 曰 利 子 思 曰 仁 义 固 所 以 利 之 也 上 不 仁 则 下 不 得 其 所 上 不 义 则 下 乐 为 乱 也 【答案】  君子之所以教民/亦有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子思曰/仁义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下乐为乱也 10.理解文意,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牧民”,孟子和子思两人各坚持怎样的观点? 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可以用自己的语言) (2)孟子:“重义轻利”,倡导仁义至上,道德为先。 五、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2题。 唐裴佶常话,少时姑夫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会其退朝。深叹曰:“

文档评论(0)

gjhn4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