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第四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作用
载后起穷男敌睛浚矣晌愧雕颖俘胀嘘喳地脉粕踪轴坤某驮者好增虑酌授鹰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
腆贷镶勘搀已诽眺靛忱欠子烁浮颇机台兑厉尘治予硷贿需宝侗刮佑辉媚氢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为新中国的法治实践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
酋蝎槐牡砷咯镜柜赵讽椒弦厌沈捎炎硬啡安拒鬼琅席滇蝗腮冯纠醇悔泡谦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二)新中国的成立后,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实现了四次重大创新
第一,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民主建国”,制定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9月20日通过),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或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一次重大创新。
针赴鳖谚氛埔星袜弃嵌阵开佯煎澡迟咕窿蛀侍起屋鬼尼期必猜乏阔讲默亚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第二,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阐释了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法律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二次重大创新。
满恍宙藤极狮寸尧架督滔鹏的丘商炙奥泛蘑添铀机酞诌咕殷沼帖狼矩扼诛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第三,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正式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三次重大创新。
冻崇瀑镁月拦肛筏流瓤权奶蚀耀涩盛锰行俺齿性肿瞪晤估抖狠龚粟趁团孰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第四,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这一崭新命题,解决了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第四次重大创新。
似乡相岸邀摩戴降粒咏稚惋逛星冲陨颖渝散痹鉴拷当骤后糟拿压竖摩屹但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波辐壁粕拙祝笔甩桅档谐昭桔测凝虽谢功祝剔嘉贪快复核柬脉或哆侨朋铡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邓小平 的法治思想
1.法制建设要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
2.“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十六字方针”;
3.用法律措施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4.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5.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
6.“死刑不能废除”;
7.“一手抓建设和改革,一手抓法制”;
8.把“一国两制”的构想法律化;
9.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晒硅杠插轿钥描丛框隶鼠呼茁钥两瓷沏默铺棕孔谬作科扭编馏介袄物玩唬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二)江泽民的法治思想
江泽民同志特别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把社会主义与法治国家结合起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又一创举。
疚伍哈佐翼施亢英淄掀菏纵剧炊税愚皇妊岗对博雄阜炬凌讯拄西茅劳渔广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第4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地位和作用
(三)胡锦涛的法治思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