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春九年级语文试题.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春九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24分) 1、古诗词名句填写(8分) 苦难,对于个人、民族乃至我们国家来说都不陌生。 “亲朋无一字, ”的凄楚读来总令人扼腕叹息;“无限山河泪, ”的情景成为历史画卷上不断被复制的影像;“ ,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感叹总有挥之不去的苍凉。然而面对苦难,我们却有“ ,西北望,射天狼”的豪迈;我们还有“僵卧孤村不自哀, ”的忘我;秋风萧瑟,刘禹锡用“ , ”唱响秋色不悲的个性宣言;吟啸徐行,苏轼用“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直面风雨人生的挑战。正所谓“多难兴邦”,历史文人用他们的诗句诠释了中华民族钢的意志,铁的脊梁。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怫然/沸热 篆书/如椽巨笔 粗糙/名噪一时 B打烊/佯攻 毋宁/好高骛远 接种/摩肩接踵 C毡帽/粘贴 绯红/蜚声文坛 谂知/海市蜃楼 D形骸/干涸 僭越/熏陶渐染 信笺/间不容发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当的是( )(2分) A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 B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C在飞驰的高速列车上,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乘坐高铁出行带来的快捷与方便。 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 A.这是一句禅语啊!幸福指数全在自己掌握,如果我们对自己说一句“已经很好了啊” (这是应该经常说的),那么我们生活的枝头也会挂满幸福的露珠儿了吧B.某夜,独坐窗前,翻看读书笔记,无意中看到几句话:“素食则气不浊,独窗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细细玩味,顿觉神清气爽C.一粥一饭是清淡,健康、温暖、妥帖;一瓢一箪是清淡,随意、自在、安心奢华也罢,绚丽也罢……生命终究归于平淡D.如果你茶饭不思,沉湎于“魔兽世界”不能自拔,如果你忽视现实社会,游走于网络虚拟社区,那么,你——可能“病”了!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葱郁,自然与人,和谐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斜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那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还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地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样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6、下面几项判断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朦胧的月光实在是照不了多远”和“月光便朦胧在这水气里”两句中“朦胧”的词性分别是形容词和动词。 B、“放了一天假”“丢了一本书”“生活一辈子”“贴着一幅画”四个短语的类型一致。 C、“我清楚地看见他来了。”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我看见他来了”。 D、“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这句诗运用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一种悲凉、肃穆的气氛,表现了作者处境的寂寞和心情的沉重。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近年来出现了所谓国学热。_____。重要的不是意见之争,而是学理或技术性争论。 就像自然生态需要多样性,不能随便说哪个物种是“坏的”,更不能随便认为哪种文化不应该存在。 关于国学到底“好不好”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意义。 但居然演变成一种“轻浮”的文化争论,这就让人失望了。 何况国学存在数千年,自有其伟大力量和深刻道理。 过于随便地进行批判,没有任何建设性。 国人对国学有兴趣,本是理所当然的事。 A.    B. C.⑥③⑤①④②    D.下面是不同时期较为流行的寒暄语,请探究这一语言的变化在内容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和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并将探究结果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1)上世纪70年代:“你吃饭了吗?”????(2)上世纪80年代:“你下海了没?”????(3)上世纪90年代:“你找到工作没?”????(4)本世纪初期:“你买房了吗?”????(5)?2012年初:“你船票准备好了没?”内容变化的特点:?折射出的心理: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

文档评论(0)

tdqm8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