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素材.鲁迅先生与『传统文化』.docVIP

2013高考语文作文最新素材.鲁迅先生与『传统文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鲁迅先生与『传统文化』   “五四”一代知识分子大多是学问大家,鲁迅也不例外。他的学问,自然包括其深厚的旧学功力,然而,他却拼命反对青年读中国“旧书”,并且不惜把话说绝:“外国书即使是颓唐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世。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鲁迅甚至迁怒于中国文字,像钱玄同一样主张废除汉字:“汉字不灭,中国必亡……方块汉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汉字也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个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这样的言论在今人看来殊不可解,然而,若是就此得出“鲁迅气量狭隘、思想偏激”的简单结论,却是皮相。包括鲁迅在内的“五四”先驱的所谓“全盘性反传统”,极有可能是出于“矫枉必须过正”的策略性考虑。这一点有鲁迅自己的话为证。1926年,鲁迅在香港的演讲《无声的中国》中说:“中国人的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来开窗了。没有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那时白话文得以通行,就因为有废掉中国字而用罗马字母的议论的缘故。”   事实上,鲁迅在继承传统文化上一直是不遗余力且颇多建树的。鲁迅反的不是“传统文化”,而是“那种不把人当人看,蔑视人的价值与尊严,几千年一直‘吃人’的文化”。因为对这种文化传统始终有着深刻忧惧与高度警惕,有时他难免连带着对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极端的态度,但这些极端化的表达不宜从表面来理解。适用话题:传统文化,大师的苦心,偏见,深刻等。   帝王八拒尊号:凡求实际,不务虚名   康熙帝曾经说自己“凡事但求实际,不务虚名”。这倒不是康熙的自诩之词,而是他在治国理政中时刻遵从的一项准则。他曾经先后八次拒绝群臣为他上尊号的请求,就从一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切实的例证。这八次拒受尊号的时间分别是:康熙二十年(1681)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二十二年(1683)台湾郑克塽归降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平定噶尔丹后;此外还有五十、六十、七十寿辰(1702、1712、1722)之时共三次;登基五十、六十周年(1711、1721)时共两次。   在封建时代,给皇帝上尊号是一种“大典”,所谓“加上尊号,典礼甚大”。因为对于一个乾纲独断、至尊无上的封建君主来说,权力和地位都已经臻于巅峰,无可再增,所以“上尊号”便是扩大政治威望、提高历史地位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政治象征意义。康熙皇帝拒绝这类活动,足以体现他的胸襟。   (摘编自《北京日报》2012年2月27日)   康熙拒受尊号,更为重要的还是反映了他作为封建统治者所具有的难得的宽广政治胸怀。正是这种政治胸怀,使他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康乾盛世”开拓者的角色。如果他一味追求虚名,受到损害的将恰恰是他本人,他在历史上的地位也许会打一个很大的折扣。适用话题:谦虚,看清自己,不务虚名等。 .

文档评论(0)

tfig8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