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作品女性解放意识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丁玲作品女性解放意识解读

丁玲作品女性解放意识解读   摘 要:丁玲是“五四”时期崛起的女作家,又由于她生活的特殊历史时期,受新思想鼓舞且最后还投身革命,因此,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新女性的形象,她们“独立”、“革命”、“自强”,通过她的女性主义题材的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条完整的女性追求解放的发展轨迹。对女性命运和女性解放的关注,使丁玲成为这一时期最为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关键词:丁玲作品;女性形象;解放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20世纪20年代,“五四”思潮影响着当下的青年,一大批女作家也应运而成长,她们通过文学作品表达着女性的诉求,以及对社会、人民的关注。其中,丁玲的《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一九三?年春上海》、《我在霞村的时候》等作品,塑造了不同时期的女性形象,表达了作家对女性命运及女性解放意识的研究、关注与思考,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是同时代作家无法临摹与超越的 一、思想解放,寻求独立 丁玲见证了特殊的历史革命时期,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融入到文学创作中,其作品塑造了直白、大胆、坦率又追求进步的女性形象,她们在新思潮的影响之下,思想解放,寻求独立,是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才具有的渴望冲破封建思想桎梏的新女性形象。例如,《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她渴望女性权益,渴望得到社会的认可,这一形象诞生在文坛,一下子就吸引了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注意,她们意识到社会的黑暗与残酷,想要摆脱身上的枷锁过自由的人生,渴望与男性拥有同等的地位。莎菲的自我追求,以及她当时经受的压抑和苦闷,在丁玲早期作品中的女性身上都有体现,形象地展示了当时女性自我解放的诉求以及孤立无援的悲哀。当然,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一时代,由于女性遭受了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戕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没有话语权,也毫无社会地位可言,“新思想”的风气使她们渴望解放自我,但是,又因为自身的条件、思想等不足,所以她们难免会陷入自怨自怜的怪圈,有解放意识,但并不彻底,也有其软弱性。但是,寻求自身解放之路在这一时期迈开了第一步,也为丁玲后期作品中女性解放意识的高涨埋下了基础 二、投身革命,解放意识彻底觉醒 30年代后,丁玲的创作开始发生转变,其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由最初追寻出路、苦闷挣扎的“悲苦”形象变为了社会斗争与投身革命的新形象,《韦护》中的丽嘉、《一九三?年春上海》中的美琳、《母?H》中的于曼等。她们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对人生、社会、自身都有较为理性的认识。例如《韦护》中的丽嘉,与莎菲相比,她走入社会,接触到更广阔的世界,有毅力、有勇气,不以爱情为人生的唯一追求,她积极主动地寻求出路,在韦护离去之后,她坚定的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还有《一九三?年春上海》中的美琳,她在革命风雨下成长,最后成为一名战士,她脱离家庭、投身革命,做自己人生的主宰者。同样,《我母亲的生平》中的曼贞,原本过着顺意的生活,但丈夫去世后,她的人生发生了惊人的转变,在受到“民主”与“共和”的思想的影响下,她找到了人生新的道路,人情社会、独立自强,走进了女师学堂,最终由县城到省城,走上了彻底的解放之路。可以说,这一时期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已经有了极大的转变,她们的解放意识更彻底,也更有勇气和毅力去追求新人生、新的生活方向 三、突破自我,完成蜕变 1936年以后,投身革命的丁玲以自身独特的视角进行表达,充分展示了她对新生活的思考,如《我在霞村的时候》里的贞贞,她本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女生,对生活充满希望和热忱,渴望恋爱自由,不幸的是却在日军的一次扫荡中沦为“慰安妇”,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她摆脱了小女生的心态,以民族大义为己任,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帮游击队一次又一次的传递情报,捣毁了日军三番五次的进攻。《在医院中》的陆萍,作为一名知识分子,她满怀热忱的来到延安,却发现自己被轻视,她试图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医院的糟糕状况,然而却以失败告终。但是最后,她还是在老战士的影响下,逐渐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要求再去学习”,在不断磨砺中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成为一个成熟的革命者。贞贞在面对多重折磨的境况之下,依然选择了走出阴霾走向光明的路途,陆萍的不断完善、充实自我,并最终走上了革命的道路。贞贞和陆萍这两位女性形象彰显着特定时代女性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她们的命运也揭示了实现解放的不易。这一时期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已经越来越立体、丰满,她们敢于直面曾被封建旧思想束缚的境遇,更敢于突破自我、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她们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中,并互相影响,成为了民族解放中的重要一员 结语: 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历史语境,使得丁玲作品中涌现一大批特有的女性形象,而不同时期她们的解放意识又各不相同且逐渐成熟,她们由曾经的懦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