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父亲申请抗日烈士称号
为父亲申请抗日烈士称号 2016年9月初我们家收到民政部颁发给先父的“烈士证明书”,这是我们全家的大喜事
父亲郑校(1903―l937),原名开运,字惜夫。生于浙江江山召石村农家。祖父郑光修(1858-1904),一天从地头回家,喝了两口酒躺下休息,就再也没有醒过来,留下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由祖母带大。父幼而好学,就读浙江省立(衢州)第八中学初中师范科,接受“五四”民主科学思想。l928年考入黄埔军校六期,属第一总队交通大队第三中队。1929年2月毕业,5月回江山参与公路建设。在建设江山―广丰、淤头―峡口、新塘边―毛家仓三条支线中,为江山早年交通发展做出贡献,据说江山最早的一批司机都是父亲培训出来的
九一八事变后,父亲投笔从戎,赴国难,于l934年赴南京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在第二旅旅部任少校副官。1937年10月,在南京补充兵训练处工作。教导总队是国民政府军的精锐部队,屡屡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威名远扬。1937年l2月,日军入侵南京,在南京保卫战中父亲所在教导总队官兵顽强抵抗,坚持到最后,才遵照命令由下关渡江撤到浦口。父亲在南京保卫战中阵亡,时年仅三十四岁。这时我两岁,我弟弟奇凡才出生几个月,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爸爸
父亲具体是在什么时候阵亡的,如何阵亡的,我们都不清楚。据传,父亲到浦口后又返回下关接应总队长桂永清,在再次渡江中遭遇日机轰炸,不幸遇难。母亲对我们说过,这年年底她梦见爸爸回来了,母亲问他怎么回来了,爸爸说,回来看看孩子。母亲认为,这就是爸爸离去的时间!父亲是舍身为国的英雄,然而英雄也眷恋自己的妻儿,走的时候也不忘回来看看,正是怜子如何不丈夫!
1938年初,家人接到由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签署的荣哀证(在“文化大革命”中丢失),得知郑校在抗战前线牺牲。1938年10月11日,国民政府批准教导总队阵亡将士请恤指令,郑校晋升中校,发给我家抚恤金,除一次性900元抚恤金外,每年发给家属400元抚恤金。解放前母亲还在小学和救济院担任教师,我们全家五口(我的二姐不幸夭折)主要靠抚恤金过活。解放后救济院解散,母亲失去工作,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担任过街道妇女主任,江山县第一届人民代表会议代表。母亲思念丈夫,1993年逝世前嘱咐把骨灰洒在长江!
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写道:从一千八百四十年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据此,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父亲自然应当列入“人民英雄”之行列!
解放后,我在1952年考上了复旦大学,一年后被录取留学苏联。那时候出国留苏的政治审查是非常严格的,都说,一个人可以入党,但不一定能够留苏。有的人虽然已经到了苏联,但发现社会关系中有问题,还是会被送回国的。不过我倒是一路顺风,没有因父亲问题遇到障碍,1954年顺利赴苏联留学。估计这是因为解放初期对抗战牺牲的国军官兵有个基本评价,也因为我的家庭成分不错,是“贫农兼自由职业”
不过到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情况就不同了。我弟弟在山东的某炮兵部队服役,母亲去山东照顾出生不久的孙儿。“文革”中母亲被指为“反动军官的太太”,被赶回老家。更为荒唐的是,父亲的第一任妻子王氏(我不知道她的名字),于1923年因病去世。但在“文革”中她的家人却因有过这么一个“反动军官”的女婿遭到残酷的批斗。实际上,那时候父亲还没有上黄埔军校,更没有在教导总队任军官!
因此父亲的政治身份一直是我们全家关心的问题,但不知怎么办。在改革开放以前,我们回避父亲的身份问题,母亲也很少同我们谈父亲的情况。虽然我是研究历史的,但局限于苏联历史,对中国的抗日战争,对国民政府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所知甚少,而对南京保卫战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时看不到有关材料。直到80年代才开始在一些资料中逐步看到一些真实的历史情况。例如1984年7月《江山文史资料》中刊登徐翔《对“毛常教授传略”的几点意见》一文中提到抗日阵亡将士忠烈祠和我父亲:“江山抗日战争时,有阵亡将士郑校等66位送忠烈祠。毛常教授撰一联云:报国不由身,崎?缯焦枪厣降溃痪枨?宁无价,嵯峨威名忠烈祠。(《江山文史资料》1984年7月)”我这才知道,江山曾经有过忠烈祠,家父的牌位曾安放在忠烈祠供祭奠
2012年7月,我侄子小磊全家到南京旅游,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陈列厅“守卫南京城时牺牲的部分爱国将士名录”纪念墙上意外发现“郑校”的名字。大屠杀纪念馆的同志不仅认真调查了被日本鬼子屠杀的同胞的名字,也没有忘记那些为保卫南京而英勇牺牲的国军官兵,把他们的名字镌刻在大理石碑上。这个碑立得好,它证明在南京不是只有被屠杀的和平居民,还有为保卫南京浴血奋战的英勇战士!
2014年9月2日我国公布首批300名抗日英烈,其中国军将士占三分之一。这燃起我们为父亲申报“抗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