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人音乐生活及空间体验.doc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文人音乐生活及空间体验

宋代文人音乐生活及空间体验   摘要:在梳理《全宋诗》音乐资料的基础上,以人物生平、社会交往、写作时间等背景信息为参照系,揭示宋代文人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行为与空间感受。尝试从历史现场的主体立场,揭示历史参与者自身的音乐体验和理念,以期与现有的以音乐活动和音乐思想为中心的文人音乐家研究形成某种理论对话和补充 关键词:《全宋诗》;文人音乐家;在场体验;人文空间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172(2017)01-0046-05既有的宋代音乐研究,在充分利用《宋史书》《宋会要》《太常因革礼》《中兴礼书》《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事林广记》等正史、典章制度文献和笔记资料的基础上,对宋代音乐仪式、文本、器物等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对于宋代音乐人物,特别是音乐人物群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琴家、乐官、女乐等方面,有学者曾经对姜夔、张孝祥等文人音乐家的音乐生活进行了研究,但有关文人群体的音乐生活研究,目前还是一个有待拓展的领域。此外,尽管现有研究资料已经堪称丰富,但对于宋代的音乐文学性资料,仅个别成果给予了辑录和探讨,还未引起广泛注意,也需要学界给予更正面、系统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尝试从上述两方面对宋代文人群体的音乐生活略加探讨 一、研究文本 今人所编《全宋诗》共72册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断代诗歌总集,由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收录了宋代约9000位诗人近270.000首诗歌作品。据笔者初步考察,其中270余首记载了宋代诗人在宫廷内外的音乐生活和他们的感受。尽管《全宋诗》中记录的音乐诗歌有不少夸张、粉饰、臆测成分,就史料的实证性而言,看起来不够可靠,但如果多种诗文相互参证、谨慎使用,还是能够为今人的音乐研究提供新的观察角度 笔者把《全宋诗》中270首音乐资料按照宫廷、民间等不同的空间和主题作了分类,见表1 宋诗中俯拾即是的这些描述,主要涉及儒家士大夫/文人对他们在不同空间中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追忆,往往是十分个性化,也是十分感性的。这与正史、政书对礼仪、音乐事件“客观”的、旁观的记录笔触形成了显著的反差。后者更关注祭祀仪式的制度沿革,以及君臣之间就仪式制度的对话。因此说,诗文记载具有更多的主观色彩,或者说,具有?夂竦娜粘I?活气息与“局内人”视角。因此,下文以数首宋诗为例,拟对作为“局内人”的个性描述,宋代儒家士大夫眼中的日常音乐空间细加阐释 二、在场体验:诗文里的音乐生活 (一)日常生活中的音乐感受 在家居、游赏、社会交往空间中,士大夫/文人对音乐声音的感受着重于其“自然属性”“地方风格”“人文想象”“审美感受”“修身养性”“宇宙观”和“身份符号”等意义 1.欧阳修《江上弹琴》江水深无声,江云夜不明。抱琴舟上弹,栖鸟林中惊。游鱼为跳跃,山风助清泠。境寂听愈真,弦舒心已平。用兹有道器,寄此无景情。经纬文章合,谐和雌雄鸣。飒飒骤风雨,隆隆隐雷霆。无射变凛冽,黄钟催发生。咏歌文王雅,怨刺离骚经。二典意淡薄,三盘语丁宁。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这首诗是欧阳修27岁时去湖北探望叔父欧阳晔的路上所作,在夜晚的舟中抚琴,琴声惊起鸟飞鱼跃,与寂寂江水、阵阵山风交叠相映。这样的情景中,琴声愈显幽寂,心境愈加平和。然而随着音乐的逐渐变化,作者的情感也跟着凛冽的琴声越来越强烈,最后归于“琴声虽可状,琴意谁可听”的感慨之中。作为北宋时期负有盛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欧阳修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经过重重的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其思想意识中烙印着深刻的君臣等级意识,是宋代儒家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欧阳修早期是对儒家思想十分推崇的,但在日常生活中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仍是注重于音乐带来的审美体验,在诗中他的心绪随着琴声起伏不定,音乐带给他寂静空幽、心舒气和的感受,同时以这声音为媒介,让人与景相连,三者交叠融为一体,构成一个以音乐为主要基底的空间,此时的作者已跳出了现实空间的桎梏,声音与心境相互缠绕,以周围的景物为衬托,成功地在这个空间中实现审美感受从寂静平和到苍凉无奈的转变 2.杨万里《舟人吹笛》长江无风水平绿,也无靴文也无谷。东西一望光浮空,莹然千顷无瑕玉。船上儿郎不耐闲,醉拈横笛吹云烟。一声清长响彻天,山猿啼月涧落泉。更打羊皮小腰鼓,头如青峰手如雨。中流忽有一大鱼,跳破琉璃丈来许。与一度官居高位的欧阳修不同,生活在南宋的杨万里是位狷介刚直的文人,历官数十载,告老还乡时,两袖清风,清寒依旧。也是由于其刚正不阿、脊梁如铁的品格,他的仕途坎坷多舛,三度立朝,最高官职只做到“秘书监”。不过,这并不影响他温文儒雅的文人风范,南宋文坛盟主周必大称其“笔端有口,句中有眼”,可见其“文章足以盖一世”之论并非妄言。这首《舟人吹笛》作于淳熙九年(1182年)正月,是杨万里在平定潮州农民起义后乘船回广州的途中所作。诗中潇洒的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