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台湾传播供给侧改革探析
对台湾传播供给侧改革探析 【摘要】本文借鉴经济学领域的供给侧改革理念,针对大陆媒体如何提高对台湾传播的供给体系水平、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展开论述,认为对台湾传播供给侧改革应突出三大要素,即文化认同、民生服务和工匠精神
【关键词】对台湾传播 供给侧改革 文化认同 民生服务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供给侧即供给方面,是相对于需求侧而言。供给侧改革是近期经济领域改革重要课题之一:“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①供给侧改革的目的在于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在以供需角度来审视对台湾传播领域的时候,同样可以发现,大陆媒体对台湾传播也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调整
台湾“旺旺中时民调中心”的一次调查显示:“高达68%的人坦言对大陆仍相当陌生,46%的人觉得有需要进一步了解大陆。”②可见,随着对台湾传播渠道不断拓宽,传播的效益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海峡两岸长时间处于分离状态,不仅在政治和制度层面存在分歧,两岸民众在信息沟通和相互认知方面也存在错位,加上台湾地区“政党轮替”,民进党再度“执政”,给台海局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台湾传播的内容和策略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同时,今天的媒介生态也发生了深刻变革,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传媒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对台湾传播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此情境下,唯有加强供给侧改革,优化结构,扩大传播领域的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方能及时应对两岸时局的变动和传播格局的变迁。笔者认为,对台湾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应突出三大要素,即文化认同、民生服务和工匠精神
一、土壤改良:基于同宗同源的文化认同
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同宗同源,无论意识形态如何分歧,台湾地区政权如何更替,台独势力如何折腾,都无法抹煞、改变这一基本事实,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对台湾传播根植的土壤。中央电视台热播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了台湾同胞对国学的关注和热议;福建泉州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唐山过台湾》《我爱闽南语》《唱歌拼输赢》等闽南语节目通过“魅力中国”网络电视台进入台湾年代网络电视播出,日点击量最高达120万次,这些都显示了文化的力量。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跨越海峡,到祖国大陆谒祖进香、参加各种交流研讨活动,也是缘于文化的牵引
如今,两岸基于文化认同的交流活动日益活跃,大陆媒体在对台湾文化传播领域的拓展也逐渐加强,但在具体操作中,却仍存在着若干问题。一方面,动态和宏观层面的报道较多,微观视角、深度挖掘和美感呈现不足;另一方面,人为地赋予较多的政治和情感诉求,难以唤起心灵深处的共鸣。“对台宣传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旅游观赏、参观访问等表面功夫上,而应聚焦能够真正引起两岸同胞民族认同和感情共鸣的经典活动,深入挖掘蕴含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③文化是可以超脱政治的存在,其本身就是对台湾传播的核心诉求,而文化传播讲究细无声的点滴浸润,而非急功近利的灌输。寻求两岸文化认同,在把握政治导向的基础上,更当遵循传播的基本规律,回归朴素自然的状态,正视分歧,求同存异,以审美的情趣,用人性化的语言,讲述真实而具体的故事
“知道祖先是怎么来的,才知道我们是怎么来的。”围绕这一朴素的人文议题,泉州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两岸电视史书《唐山过台湾》,以闽台宗祠为载体,以姓氏渊源为脉络,通过数千个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呈现海峡两岸最具代表性的家族传奇,隐含两岸同根的主题。东南广播公司推出的《两岸同名村》则采取返璞归真的体验报道模式,由记者分赴闽台两地,深度挖掘两岸同名村的历史渊源、民风民俗和特色资源,在互动中探寻合作发展的空间。当然,媒体还可从两岸同胞共祭华夏人文始祖炎黄,研讨历代儒释道文化,以及共奉妈祖等活动切入,溯源华夏文明,形成纪录片、文献片,作为两岸共同的记忆留存
中华传统文化维系着海峡两岸,闽南文化则使得以闽南移民为主的台胞与大陆闽南地区可以进行无障碍交流,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闽南文化作为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部分,大有文章可做。”台湾文化是闽南文化移植台湾的结果,闽南文化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文化,无论宗教信仰、宗亲谱牒,还是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乃至语言方音,闽台两地都同根同源、一脉相传。因此,对台湾传播的供给侧改革,当借重文化认同,改善传播的内容和形式,增进传播效果
二、配置优化:基于精准传播的民生服务
如今,以媒体为信息垄断的时代已经过去,受众(用户)逐渐成为传播环节的重心,媒体更多地显现出“服务者”的身份。对台湾传播既要“撒种子”,更要“问收获”,传播内容只有为目标受众所接受,才不会变成无的放矢、白费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