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干预治疗.docVIP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干预治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干预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临床干预治疗   [摘要] 心源性休克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严重合并症,病死率高。针对临床治疗,一般辅助治疗是基本干预措施,早期血运再通是最重要的干预措施,血管活性药物的合理应用可稳定血流动力学,机械性辅助装置的合理应用可有效改善预后,但上述措施均缺乏指南和完整研究证据支持。本文综合整理归纳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现有干预策略,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合并症;临床治疗 [中图分类号] R542.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2(b)-0039-05 [Abstract] Cardiogenic shock is a serious complic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the mortality is high. For clinical treatment, general adjuvant therapy is the basic intervention measures, early blood reperfu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intervention measures, rational use of vasoactive drugs can stabilize the hemodynamics, mechanical auxiliary devic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rognosis, but these measures are lack of guidelines and complete research evide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urrent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omplicated with cardiogenic shock,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 [Key word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Cardiogenic shock; Complication; Clinical treatment 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指由于心排出量急骤减少导致循环衰竭、组织缺氧、器官灌注不足的一组临床症候,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最危重的并发症,也是AMI死亡的最主要原因[1-4]。近年来随着血管重建技术、新型药物以及机械辅助设备的发展,AMI合并CS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仍面临着顽固难治的局面。目前已有的研究证据尚不足以全面指导临床,本文归纳和总结现有的干预措施,探讨其利弊以及应用价值,以期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一般性辅助治疗 1.1 监测监护 应依据心电图、冠脉造影及心脏多普勒超声等检查早期识别并诊断,监测监护措施包括12导联心电图(怀疑右室心梗时加做右室导联)描记、血氧饱和度测定、血气分析、尿量统计、中心静脉压(CVP)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监测、经胸或食管超声心功能监测、持续心电监护等[5] 1.2 给氧通气 AMI合并CS时出现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保持气道通畅,通过鼻管或面罩持续高浓度给氧极为重要,对于顽固性低氧血症患者,可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侵入性机械通气是目前的倾向性选择[6-8] 1.3 止痛镇静 AMI可出现剧烈的胸痛,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多,可诱发室颤或室速,加重血液动力学紊乱。合理应用镇痛、镇静药物对于降低氧耗、保证早期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镇痛可选用吗啡或哌替啶,效果不佳时可重复使用,但要注意吗啡对呼吸的影响。镇静可选用地西泮、苯巴比妥等 1.4 补充血容量 AMI合并CS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血容量不足,适当补充血容量是控制CS的重要环节。对表现为肺充血的患者,应首先给予正性肌力支持。对于无肺充血表现的患者,扩容可作为提高心输出量的优化选择。应根据CVP及PCWP等监测指标调整液体输注的速度和用量。对于液体的选择,胶体类如羟乙基淀粉被认为在扩大血容量方面优于晶体类,但有肾损伤甚至死亡的严重副作用。目前晶体类是合理的一线选择,5%葡萄糖首选,其他可选择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等[9] 1.5 防治并发症 休克时组织无氧代谢增加,以乳酸为主的酸性物质堆积、肾脏排H+能力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