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家园意识下易安词中黄昏意象
浅析家园意识下易安词中黄昏意象 摘 要:李清照一生坎坷,际遇不幸,一心对幸福安稳生活虔诚祈求,却因家庭变故和大时代洪流而求之不得,她将少女时代的天真无忧,少妇时的柔情伤感,以及人生的种种不幸都熔铸在黄昏之中,因此其大量词以黄昏为意象,而这一意象的心理根源便是她深刻的家园意识
关键词:黄昏 意象 家园意识
家园意识通常是属于时空观念的一部分,它与中华文化中的寻根意识、安土重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其实质是强烈的回归和追寻意识。家园既可理解为实指的、具体的家,也可理解为精神上、心灵上的归宿和依托。家园意识在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它与个人的人生际遇紧密相连,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的精神特点和这一时代下人们的精神追求。李清照词作中的所体现出的家园意识正是词人精神世界的归属感和大时代背景下人们的追求
李清照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女词人,其词作格调高雅,情感真挚,个性鲜明,代表着宋词婉约派的最高成就。数百年来,李清照之所以一直广受关注,除了其在词作方面的突出成就外,她那多舛不平的人生际遇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作为封建时代的一名弱势女子,她凭着自己的才智冲破了自古以来“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成为宋词史上一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的明珠。正如郑振铎先生所说:“李清照是宋代最伟大的女诗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事实上,她的词作不但在宋代女词人中首屈一指,就是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相比也毫不逊色。但她的一生少历繁华、中经丧乱、老年漂泊,可谓是历尽沧桑,尤其是后半生,在国破、家亡、夫死的境况下她独自在异乡孤苦度日。“树高千丈,叶落归根”,作为传统的中国人,无论离开故乡多远多久,那个家族世代居住的地方,都是其心中固守的“根”,是令人魂牵梦绕,永远思念的家园。农耕时代的中原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夕阳西下,黄昏中的人家炊烟袅袅,饭菜的香味弥漫在记忆的空气中,喊着孩子乳名的母亲在每个国人对家园的思绪里。随着逐渐长大离开故园,每到黄昏,记忆怎不涌上心头?若遇战乱和社会更迭变迁,离开家园的人们每到黄昏,归宿感和漂泊感就如期而至。本文选取三首李清照不同时期的词作,试图通过对其黄昏意象的解读,浅析其前后有别的愁情,一窥其家园意识的堂奥
黄昏是我国古典文学意象群里最常见的意象之一,它具有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文化意蕴。在李清照的词里,黄昏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自然而然地承载了女词人对人生、时代、社会等的思考与感悟,但不同的创作时期,这一意象所传达的情感内涵也有所不同
一、少女时代的黄昏
李清照出生于山东济南的一个仕宦家庭,家境优越,且父母都饱读诗书,很有才华,这样无忧无虑和充满书香的成长环境奠定了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见识,打开了她不凡的创作之路。少女时代的她就已名噪一时,崭露峥嵘。此时的她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应是不识“愁”滋味的。《如梦令》正是她那段美好生活一个片段的真实写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笔调极其轻松、欢快,虽寥寥数语,但也足以看出李清照此时的生活是十分安逸、自由、幸福的。虽然自古以来酒都是文人墨客写作抒情时的极佳伴侣,且宋人也早有饮酒的风尚,但作为封建时代尚未出阁的女子,竟然外出饮酒到“沉醉不知归路”的程度,这与当时社会的女德肯定是不符的,但“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的场景,又会让人为这个不知天高地厚,莽撞可爱的女孩所忍俊不禁。词人选取的只是平日生活里的一个片段,却也将其少女时代的天真活泼、无忧无虑、幸福快乐表现得淋漓尽致,刻画得生动可人。此时的家应是李清照一生中最温馨美好的回忆,此时的黄昏对她而言只是年少青春里的一场玫瑰色的梦和甜蜜的人生想象
二、为人妇时的黄昏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长她三岁又门当户对的赵明诚结婚。在最好的年纪遇到了最好的他,美满的婚姻生活使李清照的诗词创作更上层楼。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婚后不久赵明诚便长期出外游学、出仕为官,经常独守空房的李清照难免会为这种分离而伤感、落寞。此时的黄昏在她的词作中已渐渐开始显示出其在时间意义上的苍凉和清冷。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一年的重阳节词人百无聊赖地挨到黄昏,独自一人来到东篱边饮酒赏菊,襟袖间立刻盈满了菊花的清香。词人由“有暗香盈袖”的黄花,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东篱菊花纤瘦,但珠帘内“人比黄花瘦”。究其原因,是丈夫游宦在外而夫妻不得相聚所引发的深深离愁。黄昏时分,对于传统的中国人原本该是劳作之后与家人团聚歇息,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然而李清照却只能独自一人品着相思,更糟的是此时的黄昏又恰逢重阳佳节,真可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