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经典诗词句中正反性观点对作文写作启发.docVIP

浅析经典诗词句中正反性观点对作文写作启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经典诗词句中正反性观点对作文写作启发

浅析经典诗词句中正反性观点对作文写作启发   【内容摘要】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世间万物相克相生,相对存在,凡事都有两面性,认清事物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在对比中全面分析,正反对照,比较说理,是我们常见常用的写作手法。下面,笔者通过例举古人经典诗词句中的正反性观点,就作文写作的一些心得谈谈自己的思考与启发 【关键词】经典诗词句 作文 写作思路 方法 技巧 一、抒情对比:怎一个愁字了得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南唐后主李煜《相见欢》中的千古名句。此词怀旧感伤,情景交融,感情沉郁,凄丽绝尘。夜深人静,秋分瑟瑟,作者眼望残月如钩,不知何时,一股寒意浸过心头,不禁黯然神伤,仰天长叹,发出无言的哀伤,所有的哀愁、悲伤、痛苦、悔恨在心底涌动,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秋?κ?人是一个痛心难耐的季节,也是一个他无法回避的时节,在他眼里,秋总是烦与愁的,所以诗人把对故国的思念、昔日美好生活的追忆以及国破家亡的悔恨和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无法排遣的痛苦寂寞与秋结合起来,以麻丝喻离愁,化抽象的情感为具象,把离愁别绪的心理形象地表达出来,生动地体现了秋之恼,愁之深,恨之长 在所有人眼里,秋并非是愁的名片。其中刘禹锡的《秋词》这样写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同样是对秋的感受,诗人未借秋抒愁,尽管作者被贬,人生不顺,命运不济,但他却不悲观消沉,而是一反历来他人悲秋的情调,以奔放、热情、生动的笔锋,热情歌颂秋天的壮美,大加赞赏秋日风光的无限美好,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为逢秋必悲的人唱出了一首昂扬奋发的励志之歌。这种一反常态、与众不同的写作手法无不是我们借鉴的经典之作 二、比喻对比:问世间情为何物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演绎着不同的爱恨情仇。同样是写爱情,但不同的爱情观就有不同的写作风格,不管是悲情的、还是甜蜜的,用正反对比的手法去写,各别具一番韵味。“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生死相许。”出自金代文学家元好问的词作《摸鱼儿“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凄婉缠绵的爱情悲歌。在词中,作者驰骋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塑造了大雁忠贞爱情、生死相许的艺术形象,这是一个悲剧。在中国古代歌颂忠贞爱情的佳作中,大凡不能长相思守、忠贞不二的爱情,都以悲情收场,活为你的人,死是你的鬼。然而出自北宋诗人秦观的《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借牛郎织女的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诗中明写天上双星,暗指人间情侣,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讴歌了人间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三、议论对比:人生几何 秋去冬来,当无情的岁月之轮把人们送到人生之旅的终点时,方感过往的良辰美景早已远去;当感知许多事心有余而力不足时,不禁叹息人生苦短,光阴易逝,青春不再。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登乐游原》如是描写:“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比喻老年生活美好,但难逃岁月逝去的悲观无奈,诗句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仅是迟暮者对美好人生的眷念,还有孤寂与恐慌,俨然对“逐渐失去”的暮年消极悲观。而东汉诗人曹操对暮年的人生态度恰持乐观心态,在《龟虽寿》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讲述了诗人虽到晚年,但不甘衰老,不愿服输,不舍退隐,仍想驰骋千里,积极奋发,努力不止,表达一种老当益壮的奋斗精神。此诗以豁达、开朗的笔法将暮年融述理、明志、抒情于一体,道尽了人生笑对度晚年,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年不再是落日黄昏,不必为晚霞落叶悲伤,要正视现实,顺其自然 四、事例对比:是非成败转头空 西楚霸王项羽用他辉煌的人生谱写了兵败乌江的挽歌,他的传奇众说纷纭,见仁见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女词人李清照铿锵有力名句,她对楚霸枭雄项羽的精神和气节大加褒奖,项羽,为了无愧于七尺男儿之身,为了无愧于英雄名节,为了无愧于江东父老所托,就应不肯苟且偷生,只能自刎乌江,以死相报。都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仅一河之遥,却是生死之界,仅一念之间,却是存亡之抉。作者以一个“不肯”之笔来神韵,强调“士可杀不可辱”的英雄豪气。然而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恰恰相反,他以兵家的眼光论成败由人之理,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没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诗句这样写到,“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假如项羽回到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东山再起,卷土重来。诗人以假想未然之机会,表达了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用意却是批评他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把握时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