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新教学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件 教学设计(教案)模板 基本信息 学 科 语文 年 级 四 教学形式 自主、合作、探究、开放 单 位 城关镇辛庄小学 课题名称 《题西林壁》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从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注意力不集中。从学生基础能力来看,学习基础较差,家庭教育也相对薄弱,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字词积累,能够阅读基本的文章内容,文章大意 教学目标 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我们已经学过了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知道了祖国有如此美丽的地方,那除了桂林山水之外,你们还知道哪一些地方很美吗?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展示庐山风景画)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庐山很不错,其实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也很喜欢庐山,他还为庐山写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板书诗题) (二)讲解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首古诗,也学了古诗的学习步骤,大家还记得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生答 2.解诗题,知作者 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 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 墙:墙壁) 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 唐宋八大家:三苏、韩愈、曾巩、欧阳修、王安石、柳宗元) 3.抓字眼,明大意 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生读 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1)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横:从正面; 岭:连绵不断的高山; 侧:从侧面;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 (2)把握朗读重音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4)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 (5)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面目:相貌,这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缘:因为。)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   (6)指名说全诗意思 3.多诵读,悟诗情 (1)多诵读: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 (2)悟诗情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 (三)总结   师:《

文档评论(0)

tdmk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