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仲方鼎质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荣仲方鼎质疑.doc

荣仲方鼎质疑 首发 王恩田 新见荣仲方鼎,铭10行48字: 王作荣仲序。 在十月又二月 生霸吉,庚 寅,子加荣仲 庸一,牲大牢。 己巳,荣仲速 芮伯、?侯子= 锡白金钧。用 作父丁 彝。史(图一) 一、“荣仲”与“史”字族徽 荣是西周同姓国。因荣夷公好专利,是造成周厉王出奔的重要原因之一。《国语?周语上》:“厉王说荣夷公。”注:“说,好也。荣,国名。夷,谥也。”《集解》:“汪远孙曰:‘荣为周同姓之国。夷公名终,见《墨子?所染篇》,《吕氏春秋?当染篇》。’”另一说法认为荣氏是“畿内诸侯”。《史记?周本纪》《集解》引马融曰:“荣伯周同姓,畿内诸侯为卿大夫也。”无论如何,“荣仲”应是姬姓,则无疑问。而“史”则是任姓薛国的史族族徽。我曾根据陕西岐山出土的亚薛史鼎,薛与史组成复合族徽。以及薛侯鼎铭文末尾署有“史”族徽(图二),提出薛国是史族所建立的国家。滕州薛国故城城东500米的前掌大商周墓地出土60余件“史”字族徽的铜器。证明拙说可信。姬姓荣仲铸器却署有妊姓薛国的“史”字族徽,显然是张冠李戴。此可疑者一。李朝远先生居然以荣仲方鼎使用“史”字族徽为根据,反而认为“史”族与薛国无关,并认为薛侯鼎“真伪难辨”,未免本末倒置。 二、王作荣仲序 “序”字是李学勤先生所释,认为序即学校。而李朝远先生则释为“宫”,认为“王作荣仲宫”,即“使荣仲作宫”。妄加“使”字,显然是“增字解经”,并不符合铭文原意。 《诗?小雅?北山》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为君,荣仲为臣。历来只有臣事君,或君命臣。怎么可能反其道而行之,让“王为其臣”荣仲“修建学校或宫殿”呢?此可疑者二。 三、生霸吉 西周记时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月相记时,另一套是吉日记时。“生霸”指新月出现之时。“望”指月圆。“死霸”指月之消失。月相均发生在晚上,而记事均在白天。因此,使用月相记时,必须加时间副词“既”,表示已经过去。“既生霸”指新月出现过后。“既望”指月圆过后。“既死霸”指月亮已经开始消失。鼎铭以月相“生霸”记时,而不加时间副词“既”,是错误的。吉日记时最常见的是“初吉”,极其个别的用“既吉”(《集成》2550),或称为“月吉”,或称为“吉日”,绝不单称“吉”。鼎铭不仅单称“生霸”和“吉”,而且把这两种性质不同的记时方式撮合在一起,违背记时规律。周公庙背甲的“哉死霸”,哉,之部。既,微部。之、微通转。“哉死霸”读作“既死霸”。“哉死霸”与“生霸吉”毫不相干,不能用来证明“生霸吉”的记时是正确的。可疑者三。 四、李学勤先生认为“子加荣仲”和“子赐白金”中的“子”即文献中的“国子”,并引《周礼?大司乐》“国之子弟”郑玄注“国之子弟,公卿大夫之子弟,当学者谓之国子”。并认为“‘子’的地位身份很高,可能是周王和公卿之子”。 按,作为行为主体称谓的“子”,商周有别。商人以“子”为姓,来源于始祖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的感生传说。卵与子同物而异名。鸡卵又称鸡子,蚕卵又称蚕子,故商人以子为姓(《史记?殷本纪》)。子族是商人的始出之族,就宗法制度而言是商人的大宗,其大宗宗子称为“子”。花东卜辞中所谓“权倾朝野”的“子”,即子族大宗的宗子。从子族分化出来的新的子族,其宗子也可称为“子”,但对大宗宗子而言,则称为“小子”。商代金文“子商小子省贝”(《集成》5394)。“子”即子族的大宗宗子。“小子省”即子族小宗宗子。伴随着商朝的灭亡,作为子族大宗宗子和行为主体称谓的“子”,也随之而消失了。在周人典籍《诗经》中单称“子”时,是对一般人的尊称。在儒家经典中单称“子”是对孔子的简称。除此之外,在浩如烟海的典籍和大量的金文中,再也找不到作为行为主体的具有特等含义的“子”。周人称“子”时,前面必须加限定词。如王之子称“王子”,公卿之子称“公子”。或加国名,如徐子、薛子。或加族名,如齐国的国子、高子。或加姓氏,如孔子、墨子等等,绝不单称子。如果是据《春秋》例:旧君死,新君立,当年称子,逾年称爵。则宋桓公死,其子宋襄公立。襄公当年应称宋子,也不能单称“子”。卫文公死,其子卫成公当年只能称卫子,也不能单称“子”。荣仲方鼎作为行为主体单称“子”,违背周代称名的通例。可疑者四。 五、“王作荣仲序”与附加时间的“子加荣仲庸一,牲大牢”,理应是并列句。说的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李学勤先生从中间逗开,作为一段话,无法说清上句与下句的因果关系。 常言道:“无功不受禄”。王为什么要为荣仲作序?子为什么要赠送给荣仲大钟和牛羊豕三牲具备的大牢?铭文并没有交待,让人感到莫名其妙。此可疑者五。 六、荣仲方鼎,器口与器底长度相等,器腹与器足等高,器形与殷墟郭家庄M160出土的方鼎略同,其年代应属殷商晚期。李学勤先生把荣仲方鼎定为康王时期。而成王时期的大祝禽方鼎,器口长于器底。康王时期的成王方鼎,足高大于腹高。这与荣仲方鼎的形制是不符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