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1力学六次实验设计专题分析
六次实验设计专题 实验设计包括的内容 1.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数据记录表 应对方法 (一)探究实验设计思路: 确定控制量、自变量、因变量。 如何使控制量不变? 如何改变并测量自变量? 如何测定因变量? (二)探究实验基本方法: (1)调节、组装 (2)测量、记录 (3)控制、改变 (4)仿照 4 次 (5)公式 计算 简单实验中, 可一步完成。 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步骤及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 (一)实验步骤的教学要求 1.对测量仪器进行调节。 2.组装:有电路图或力学的器材装置图的,要写明按图连接实物。没有的,要具体写出将实验装置组装的过程。 3.对实验前器材的初始状态,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要有交代。 4.要表达出控制变量的措施或方法。 5.要表达出改变自变量的措施或方法及自变量的取值个数(变化次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自变量的取值个数在2~8个之间,具体个数取决于探究目的和测量工具的功能。 6.要测量出自变量和因变量并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自变量和因变量需要间接测量的其实验步骤参照测定性实验的步骤简要表达。 (二)实验数据记录表的教学要求 由表头和空格组成。 表头中的物理量一般包括自变量和因变量,有时自变量或因变量不能直接测量,此时表头中的物理量还要包括为求自变量或因变量而需要测量的中间变量。表头中的每个物理量后都要标注单位,格式为:物理量符号/单位符号。 空格的个数取决于自变量的取值个数。 例1:《2010海淀一模》 37.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细长平底试管一支(已知底面积为S)、小汤匙一个、抹布一块、刻度尺一把、大水槽一个(水槽的深度大于平底试管的高度)、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子、天平及配套砝码。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要求: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控制量 因变量 自变量 多次实验 液体种类一定 ∵漂浮 ∴F浮=G=mg 天平 改变细沙的多少 V排=Sh 刻度尺 s/m2 h/m m/kg V排/m3 F浮/N 在同种液体中,固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体积成正比 例1: 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弹簧测力计、量筒、烧杯各一个;水、盐水、细线适量;一大块橡皮泥;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各一块;体积不同的铁块各一块.要求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器材,设计一个方案,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密度是否有关”。 (1)从给定的器材中选择弹簧测力计、烧杯一个、水、细线,除此之外,你还需要实验器材有 。 (2)实验步骤: (1)体积相同的铜块和铁块 (2) ①用线拴好铜块挂在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铜块所受重力G1并记录表格中;将铜块浸没水中(不碰容器壁和底),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并记录表格中。 ②仿照步骤①,将体积相同的铁块所受重力G2和铁块浸没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记录表格中。 ③利用F浮=G-F,计算出铜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F浮1和F浮2并记录表格中。 例2:《09海淀一模》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细长平底试管一支(已知底面积为S)、小汤匙一个、刻度尺一把、大水槽一个(水槽的高度大于小试管的高度)、足量的水、足量的细沙子、天平及配套砝码。 从实验桌上选择适当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1)简明陈述实验步骤。 当液体的密度保持不变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成正比 控制量 因变量 自变量 多次实验 足量的水 p =F/s 刻度尺 漂浮时:F=mg 天平 ①调节天平水平平衡,将大水槽中倒入适量的水。 ②在小试管中装入适量的沙子,用天平测量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1。将试管放入大水槽的水中,使其竖直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浸入水中的深度h1,将m1、h1记录在表格中。 ③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沙子,用天平测出试管和沙子的总质量m2 ,用刻度尺测出浸入水中的深度h2 ,将m2、h2记录到表格中。 ④仿照步骤③再做4次,分别记录总质量m3—m6,浸入深度h3—h6 。 ⑤ 利用p=F/S=mg/s ,计算出水对试管底部的压强p1—p6 并记录。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试管的长度/cm 细沙和试管的总质量m/kg 重力G/N 浮力F浮/N 试管露出水面高度h/cm 试管浸入水中深度L-h/cm 试管排开水的体积V排/cm3 11中考 (1)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V0;用细线把一个铝块拴好,使其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量筒中水面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麻城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金属和合金腐蚀 腐蚀试验一般原则.pdf VIP
- GB50473-2008 钢制储罐地基基础设计规范.pdf VIP
- 浅谈施工企业二次经营的重要性与实施方法(论文精品论文资料).doc VIP
- 2025年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核材料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中国芍药内酯苷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
- 中药饮片应急预案方案.pptx VIP
- 2025年金矿废渣回收利用融资投资立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非常详细).docx
- 新旧平法对比分析-—11g与03g.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