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稷神话探源_0.docVIP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稷神话探源_0

后稷神话探源 一   关于后稷“事迹”的全面记述,始见于《诗经大雅生民》。它实为一篇浓缩的后稷史诗。《诗经》里述及后稷的诗,还有《大雅云汉》、《周颂思文》、《鲁颂閟宫》等。《閟宫》首章叙后稷神异诞生及发明耕稼,与《生民》略同。《思文》是一首简短的后稷颂歌,赞其功德“克配彼天”。《云汉》里则有“后稷不克”一句,说周宣王时大旱,后稷之灵也无能为力。   其他先秦古书,也多提到后稷,但语焉不详。   汉代《春秋繁露》、《史记》、《诗传》(褚少孙补《史记》所引)、《列女传》、《吴越春秋》等书所记,则偏重于神奇诞育一端,而对祭祀活动只字不提。《史记周本纪》里的“后稷传”,大致以《生民》为蓝本,并利用某些别的资料综合整理而成。   自司马迁把他当时所能见到的有关后稷的材料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后,后稷作为西方周部族始祖及农耕发明者的地位,便在人们心目中确定下来。但是,后稷形象的 历史 化的痕迹却不可忽略,其神性颇有所显示。   首先,即《生民》所述神奇诞育、生而灵异和“降嘉种”于人间等事,已透露了后稷的神性。而《生民》第三部分对“肇祀”活动的描写,则表明它很可能原是一首祭仪神话诗。据俄国学者杨申娜(3.M.RHUJNHa)说,《生民》可能由三首独立的神话诗“感染错合”(contamination)而成,其中复述祭仪的部分产生得最早,是“后稷神话综合体的最古老的核心”[1]。“肇祀”属集体活动,目的在祈年(“以兴嗣岁”), 内容 包括飨神和尝新(“上帝居歆,胡臭亶时”),这些“对于[古代民族]祭祀谷物诸神的农业祭仪来说是很典型的”[2]。在神话与宗教史里,在民族志学资料中,不乏此类远古农事祭仪的实例[3]。   其次,以后稷肇始的周姬早期世系很值得怀疑。《国语周语下》云:“自后稷之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据《周本纪》所载列,“十五王”除后稷外,依次是:不窑、鞠、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喻、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太王、王季、文王。司马贞《索隐》曾对此世系表示怀疑:“《帝王世纪》云后稷纳姑氏,生不窑,而谯周按《国语》云[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事虞夏,言世稷官,是失其代数也。若以不窑亲弃之子,至文王千余岁唯十四代,实亦不合事情。”按:“世后稷”是说世世主持农事,而“代数”不详;“后”是“主持”的意思,下文将详论。司马贞不相信不窑是后稷之子。他认为,后稷之后尚有许多代继任“稷官”,至不窑时才“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否则,从后稷到文王一千多年却只有十四代,这是不合情理的。张守节《正义》引《毛诗疏》云:“虞及夏、殷共有千二百岁。每岁在位皆八十年,乃可充其数耳。命之短长,古今一也。而使十五世君在位皆八十许载,子必将老始生,不近人情之甚。以理而推,实难据信也。”张氏也认为千余年才十五代“不近人情”。世系上的这种纰漏,是否如司马贞所说,仅仅因为后稷与不窑之间“失其代数”而造成的呢? 问题 恐怕不会如此简单。关键不在于不窑是否后稷之子,而在于后稷是否周人之始祖。就是说,后稷的“历史真实性”并非没有疑问。   第三,后稷状貌有异于常人。《毛传》称“天生后稷,异之于人”。孔颖达《疏》云:“异之于人,谓有奇表异相。”又云:“但书传不言后稷异状,无得而知之耳。”不过,关于“异状”的记载并未完全湮没。王符《潜夫论五德志篇》所谓“姬弃,厥相披颐”的说法,即为吉光之片羽。披颐,一作“岐颐”。《春秋元命苞》云:“稷岐颐目求,是谓好农,盖象角亢,载土食谷。”(《御览》卷三六八引)《路史后记九上》引《元命苞》语,罗苹注谓“面皮有土象,颐面之下部,下部为地,巧于地利也”。《宋书符瑞志》又作“枝颐”,说后稷“枝颐有异相”。仅据上列只言片语,于后稷面目 自然 难得其详。但其相貌异常,却是可以肯定的。尽管某些真实的历史人物也曾被描述得奇形怪相,但这毕竟是神祗(尤其是 中国 神祗)的固有表征之一。   第四,其卓异的功德亦非常人所能有。诗人对后稷评价极高,说他可与天齐,所谓“思文后稷,克配彼天”(《思文》)是也。后稷之功在于“立我烝民”。郑玄《笺》云,“立当作粒”,“昔尧遭洪水,黎民阻饥,后稷播殖百谷,烝民乃粒,万邦作义”。古人将禹、稷并称,即按其存养天下众民的功业而言,也是很有道理的。金履祥指出:“《书》日播时百谷,《诗》称诞降嘉种、贻我来牟,则百谷之备自稷始也;赵过曰,后稷始畎田,则畎亩之法自稷始也;晋董氏日,辰以成善,后稷是相,则农时之节自稷始也。大哉,后稷之为天下烈矣。”(《诗集传名物钞》卷七,通志堂本)而后稷之德,据郑玄说,就是“文”。《国语周语下》:“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其经天纬地的文德,包括对天文与地理的观察、掌握。《生民》称“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即《周本纪》所谓“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的意思。此可称为“纬地”。 《周语下》称,“月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