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必修三复提纲1
HYPERLINK /s/blog_62e1cda40100h4dc.html \o 2010年连江尚德中学高二历史知识(必修三)汇编一 \t _blank 2010年连江尚德中学高二历史知识(必修三)汇编一作者: HYPERLINK /u/1658965412 \o 付年龙 \t _blank 付年龙
?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
一、百家争鸣
课标: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知识归纳:
1.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1)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
(2)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
(3)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
(4)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
(5)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
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思想观点
儒家
孔子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
②政治思想: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
孟子
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
荀子
“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自然规律)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
道家
老子
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
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法家
韩非
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与时俱进)。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3.历史意义(评价)
(1)儒家学说: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思想
(3)法家学说:其中的变革思想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
二、罢黜百家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课标: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知识归纳:
1.历史背景:
(1)儒学在秦朝遭到严重打击,汉初逐渐复苏。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3)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2)主张: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发挥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③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3)目的:以思想的统一来维护政治的统一。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1)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3)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4.影响
(1)新儒学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巩固了国家统一;
(2)教育逐渐为儒学所垄断,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3)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续两千年之久。
?
三、宋明理学
课标: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知识归纳:
1.兴起的社会背景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2)隋????? 唐:“三教合一”,各家思想互相渗透。
(3)宋????? 代:儒学吸收佛教、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理学。
2.主要内容
(1)程朱理学(代表——北宋的程颢、程颐兄弟(著作《二程遗书》)和南宋的朱熹(著作《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
①“理”是世界的本原。“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② 把握“理”的方法: “格物致知”。
③“存天理,灭人欲”(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④历史地位:程朱理学,特别是朱熹的学术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还远及日本、朝鲜和欧洲,形成“朱子学”学派。
(2)陆王心学——吸取佛教禅宗思想,把理学发展到新阶段
①陆九渊(南宋人,是心学的开创者)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
②王守仁(明代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3.心学与理学的关系
(1)心学是理学的新发展,心学是明朝时期的理学。
(2)相同之处:①思想上:都属于唯心主义;
②目的上:都要求克服私欲,维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