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回答对人工智能质疑.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45卷第8期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OFCHINA 2015年8月 PERI()DICALOF0CEANUNIVERSITY Aug.,2015 回答对人工智能的质疑 冯天瑾,杨 宁,马琳涛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工程中心,山东青岛266071) 摘要: 围绕“机器能否思维”的争论和对人工智能(AI)的质疑,本文阐明AI及模拟智能,其特征是对原型(自然智能) 的趋同和异化,即两者之间共性与差异同在。这是一种“既一又”(Both/And)思维模式,而不是简单化、排他性的“不是一就 系,回答了对AI可行性的诸多质疑,指出Either/Or思维,如“非全真,即为假”或“非心灵整体,即非智能”,导致了一些对 AI的认知错误;而神秘主义对智能与意识的科学研究存在极为有害的影响。期待能结束AI领域中的一些不必要的争论 与混乱,以利于学科发展。 关键词:模拟;人工智能;智能机器;思维模式;意识;心灵 中图法分类号:P5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2—5174(2015)08—113—09 DOI:10.16441/j.cnki.hdxb 说法”。 英国数学家、自然哲学家、AI之父图灵(A.Tur— machiner— 这场争论推动了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AI、心理 ing,1912--1954)在其著名论文((Computing and 学、神经科学和哲学的合作与繁荣。另一方面,其中某 Y intelligence))E卜2]中明确地回答了问题“机器能思 维吗?”坚定捍卫AI的可行性。以后,问题扩展为:“机 些概念混乱、逻辑错误和“非此即彼”(Either 器能有心灵(智能、意识和感觉)吗?”争论进一步深化, 其实质没变,都直接影响到人工智能理论与应用的发 正确方向。文献E4]试图在清晰的“模拟”概念和“AI 展方向、可行性和动因。 (机器智能)即模拟智能”命题的基础上克服这些混乱。 自1970年代以来,学者一直关注这场争论[3],觉 本文分析了AI创立与进化过程(与生物进化有某 得其中贯穿着2条思想主线:一方强调人与机器的共 性,另一方则称两者本质上完全不同和AI不可行。 前者继承了如下历史链:亚里斯多德试图用公式 和假设为基础,建立起更为普遍的共识并作出一些逻 表示人类心灵理性的法则,笛卡尔认为动物是自动机, 辑推论,肯定某些传统AI的思想,指出一些质疑AI可 霍布斯声称“推论就是计算”,帕斯卡和莱布尼茨企图 能性的论点的逻辑错误。 创造一种人类全部思维的逻辑运算规则。莱布尼茨还 假定,精神不仅属于人类,也是复杂系统的一种特征。 拉·美特利发表了名为《人是机器》的著作。近代,图 (akind 灵构建了作为人类心灵模型的机器。 机器或人工系统;m(i)为机器智能,是M的一个子集; 后者拥有更深厚的历史渊源。从古至今,研究一t7 m(i,足)为某种机器智能,是m(i)的子集等。 灵的本性是神学和哲学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曾占主导 1模拟一趋同与异化 地位的观点认为,只有人才拥有心灵,机器仅具有简 单、机械的操作或计算,最多有点像、而非真的(real)思1.1模拟的本质特征 维,不可能有意识与精神。不难理解,神学家们会尖锐 “模拟”是已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概念。然而,通 地指责机器也可能拥有智能的提法。所以,图灵的论 常的“模拟”概念含义不严谨,是导致争论中出现某些 文[1]专门有一节用蔑视的口气讨论到“神学的反对意 混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