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事歴著作考略.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范成大事歴著作考略要点

?范成大事歴著作考略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48],一字幼元,早岁自号此山居士,后又自号石湖居士,宋平江府吴县人(治今苏州吴中区)人。成大出生时,正当“靖康之耻”;幼年又遭流离,生四岁而金军再度南下,繁华的平江城毁于战火,使早慧的成大深寓家国之痛。其父范雩终官秘书郎,其母蔡氏夫人却出身名门,乃蔡襄孙女,文彦博外孙女,家学渊源有自。成大幼承庭训,自幼聪颖,据周必大撰《神道碑》记载:“公在怀抱,已识屏间字。”十二岁时已“遍读经史”,年十四,已“能文词”。其后,连遭亲丧[49],十年不出,竭力抚二弟、嫁二妹。当时,成大备极艰辛,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只能寄居寺院,无科举意。范成大的创作生涯开始很早,自称:自十四五岁,“始为诗文”[50]。在昆山苦读时,已加入邑中诗社,与马先觉等唱酬,诗见《昆山杂咏》。在其父执、昆山名士王葆的激励下,才奋发应举,中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开始走上仕途。 ?? 绍兴二十六年春至三十年冬(1156~1160),范成大初宦徽州司户参军,在任凡五年,歴二任,更歴三守,先后为李稙、潘莘、洪适。三十而立的成大表现出非凡的吏治和才干,徽州的老吏以弄权著称,成大以其干练精明令老吏敛手屏迹,三任州守对这位年青的僚属均颇器重。御下苛严的李稙“霁威待公”,迁官提点坑冶时“辟公干办公事,不就”。(《神道碑》)以“博洽精明”名世的洪适,则付以吏事,且常“与公商榷古今”,相当倚重,认为成大乃官至两府之才,自充举主,令成大迁官“从事郎,入监行在太平惠民和剂局。”(《神道碑》)成大在任时,多次因公务往来于今苏、浙、皖交界地区,对生活在社会基层的百姓及其生活状态、思想感情有了一定的了解,创作了《后催租行》等反映社会现实的杰作,与州教授严焕等僚友有唱酬之作。 ??由于洪适的举荐,绍兴三十二年(1162)春,成大来到南宋行都临安府(治今浙江杭州)任京官,与适之兄弟——洪遵、洪迈也结下不渝的情谊。前一年在姑苏守阙待选时,为知府洪遵撰写了《思贤堂记》、《瞻仪堂记》;是年,洪迈使金,有诗送行、迎归,但洪迈却辱命而归,有失成大之期许。隆兴元年(1163),礼部贡试,翰林学士承旨洪遵知贡举,成大为点检试卷[51],(俗称小试官,北宋梅尧臣亦尝任此官。)楼钥、王阮是科进士及第,其后均对范成大推崇备至。 对“靖康之耻”和“平江屠城”有切肤之痛的范成大,对主战的爱国士人有爱屋及乌的亲近感。他在此前后曾上书取得“采石大捷”的虞允文,向他表示敬意;又上贺启致元老重臣张浚,庆贺他的复出。主战名相陈康伯罢相出判信州,成大赋《昼锦行》壮行,誉他为北宋名相韩琦,期许他再入朝执政。二年后,对他的去世表示了诚挚的哀悼,有挽诗二首。与请斩秦桧而享重名的胡铨有诗唱酬,对他表示由衷的敬佩。但成大因其岳父魏信臣的关系,与主和派魏良臣(信臣弟)关系颇亲密;汤思退则秦桧余党,但由于乃石湖第进士时的同知贡举,因师生关系亦颇密切。也许正是处在两大阵营夹缝中的尴尬,使成大在隆兴和战的政争中几乎没有发表什么意见。但成大绝非依违于和战两党间的骑墙派,他有自己的操守和主见。他在这二年中,先后任编类高宗圣政所检讨官,兼敕令所,上条陈论时弊十事。除枢密院编修官,召试除秘书省正字,初为馆职。在临安,成大诗作几无政治题材,多赏花、游园、宴会及朋友间唱酬之作。唯一的亮点是:在抗议和反对孝宗信用近习龙大渊、曾觌的浪潮中,成大义无反顾的支持了他的两位挚友——周必大、陆游因反对龙、曾而去国,成大向他们表示了自己的支持和同情。 ??干道元年(1165),成大兼国史院编修官,迁著作佐郎;二年,擢尚书吏部员外郎,旋被言者以超迁论罢,与宫祠,返故乡。干道三年十二月,成大被任命权知处州,于次年八月抵达任所[52]。这是成大首任亲民官,在任虽仅数月,政绩却值得大书特书。今仅举其荦荦大者:四年五月,召对,成大上三疏:其一为《论日力国力人力》,日力谓惜寸阴,国力乃资用,人力指思虑智术之所及;其二为《论慎刑》,大抵乞令囚“自通重情,以合其(责状)款”;务使“伏辜者无憾,负枉者获伸”[53]。即不枉不纵。其三为《论兵制》,指出当时“法意中弛,戎备久缺”;“简阅未精,营伍未立”之弊。克服此弊,则“人材可恃”,“纪律可行”,才能成军隐然[54]。这不仅是成大切中时弊之论,也成为他日后歴宦州郡,膺寄方面的施政纲领。 其一,他在处州力倡义役。其法,民户按物力高下出田产钱物以助役户,以免执役时遭破家之患。役法乃宋代政争之大端,北宋行差役法,王安石变法改免役法,元佑更化,司马光废罢新法,复行差役,当时苏轼等也认为鲁莽灭裂,主张免役法有其合理成份。至南宋初,役法扰民之弊已达极至。诚如干道三年十月臣僚奏疏中所论:“有弓兵月巡之扰,有透漏禁物之责,有捕获出限之罚,有将迎担擎之差,有催科填代之费,有应副按检之用,有承判追呼之劳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