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写对事例.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写作指导写对事例

写作指导写对事例 篇一:议论文写作指导(如何分析事例) 议论文写作指导 ——如何分析事例 一、学习目标:1.了解议论文写作中分析事例的几种方法。 2.灵活运用几种分析事例的方法,增强论证的力量。 二、学习过程: 板块一:阅读文段,比较导入。 问题:以“生活的磨难可以激发创作灵感”为论点,对比A、B两组的两个文段,看看哪个写得更好,并说说为什么。 (A组) 为什么李白成不了一文不值的大官?是因为诗仙的豪迈与脱俗在流浪的山水间得以凝结:为什么李煜会留下如此多的千古绝唱,只因他承受着亡国奴的狼藉与悔恨:李清照没有成为一个平凡的封建妇女,也是因为她尝遍国破家亡、颠 流离的苦难。生活的苦难与磨练,正是他们创造的源泉。 (B组)李白官场失意了,他不能当上大官,最后在文学上有大的作为,同样李煜、李清照也因遭到苦难而最终成为一代优秀诗人,生活的磨难使他们激发创作灵感,成就人生大业。 板块二:分析文段,归纳方法。 (一)因果分析法(探因分析法) (二)反向假设法(假设论证法) 【示例】 正视痛苦,百折不挠,人生才可能璀璨。(论点)身怀用世之心的杜甫,命途多舛,但他将挫败与坎坷当作人生的历练,终于以包含生命力的诗作,成为唐诗这一宏丽壮伟的琼宇中的一株栋梁。(叙例) 假如杜甫在那个世局纷乱的年代不堪命运的捉弄而随波逐流,假如他无法正视如黄叶般飘摇孤寂的生命而丧失人生的意志,假如他无法承担失意、离索的痛楚而放弃了“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反面假设)那么,他怎能吟出不朽的“诗史”之作而震古烁今?(结果展示)正是那份对痛苦的淡然,上杜甫在西南一隅活出了“月白清风一草堂”的旷达。成就了他的璀璨人生。(正面强调) (三)正反比对法 【示例】 论点: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智。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异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之后,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时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想庞涓那样谋私,因为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四)求质分析法(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又叫归纳法,即用评点性的语言对几条具有个性特点的论据体现的共性进行归纳,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 【示例】 论点:要重视文化传播 中美文化年,中希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印文化年和中韩文化年的相继举办;中国已在35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75所“孙子学院”,还有很多正在紧张建立中;中国政府支持少林寺成立自己的文化传播公司、在许多国家举办少林文化精粹展和进行少林功夫表演;今年10月中旬,国家的关部门正式将“福娃”的英译名由“Friendlies改名为Fuwa。 所有这些事例充分证明了我国已认识到所有竞争归根结衣锦荣归 文化竞争,从而非常重视自己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播。 (五)意义分析法 意义分析法,也叫例后分析法。就是叙述事实论据后精炼的语言提示、评价事物或时间的效果、价值、影响,从而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其作用在于由小见大,高度评价,深入本质,提示危害等。 标志性词语通宵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示例】 论点:要正视历史 德国总理勃兰特,20世纪80年代访问波兰时,虔诚地跪在被纳粹分子杀害的人墓碑前。这一跪,不仅显示了德国人民对自己所犯下的罪行的忏悔,也跪出了勃兰特高尚的人格魅力。 (六)引申类比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所列举的事例加以引申或类比,联系实际,从而突出其观点的现实意义。在事例与现实的对照中用反问句来表现,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深入思考。 【示例】 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先生,在谈及自己文革时期虽下乡劳动仍不忘阅读的经历时,眼眸中闪动着泪光。在那样艰苦的时期,一个青年,用顽强守护着心灵的净土。无尽的折磨,疲倦的劳动,都没能占领这最后一片精神的净土。在那样的年代,尚且手不释卷,现如今的我们,又怎能以“没时间”“没钱”这样不堪一击的借口,来丢掉心中最后一片领地呢?与这些人相比,难道我们不该为易中天先生的执著击节叫好吗?(《坚守心中的净土》) 板块三:学以致用,实战演练。 【演练1】 靠奋斗冲破“埋没”的压力(论点) 许多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都遭受过“埋没”的命运。(引领)成功前的王小丫曾经只是一个抄信封的小编辑,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

文档评论(0)

raojun0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