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方孝孺的政治文化意义3.docVIP

中国行为法学会张之楠方孝孺的政治文化意义3.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 家庭之教与师授 方孝孺有一段回忆自己读书经历的文字,说:“某六七岁时,初入学读书,见书册中载圣贤名字,或圣贤良相将形貌,即有愿学之心,每窃寸纸,署其名与同軰诸学子拱揖而指麾之。父兄虽加呵禁,不止也。既而年十岁余,渐省事,见当世奔走仕宦者不足道,以为圣贤之学可以自立,外至者不足为吾轻重也,遂有慕乎道德之心。又四五年,侍先人北游济上,历邹鲁之故墟,览周公、孔子庙宅,求七十子之遗迹,问陋巷、舞雩所在,潜心静虑,验其所得,慨叹以为彼七十子者,纵颜、闵未可几及,其余若樊迟、冉求辈,使学之同时,岂皆让之乎!但今世无圣人出,不得所依归,故不若尔。迨今又五六年,阅理滋多,约心愈久,始知古人未易卒至。盖其信道之心笃,自治之法严,故其所成,近求之无遗行,实用之有成功,非近代虚名者比也。某诚信其然,故不自放于俗,每兴伤今崇古之思,积之既多,发为言语。道政事必曰伊、尹、周、公,论道德必曰孔、孟、颜、闵,寝而思者,此数君子也,坐而诵者,此数君子也。用心一入于此,犹恐流于过高,如古狂人,而不适于用。”方孝孺六七岁之时,见到圣贤良相将相貌,就有愿学之心。明后期焦竑以此论方孝孺之志:“方孝孺髫龀chen已善属文,双眸炯炯如电,读书十行俱下,日积寸许。见典册所载圣贤名字,或良将相形貌,辄默记,欣然有愿慕之志,乡人呼为小韩子。”根据这段自述,方孝孺在一生的学习、求师和阅历过程中,以学圣贤自立。所以,上引《题山水隐者》诗看上去是表现隐逸之趣,实是表现出方孝孺自幼即有理学家和做圣贤良将相之志。 方孝孺以孔、孟等前代圣贤为自己学习对象,慕乎道德,明人孙如游《重刻正学方先生文集序》中将方孝孺的道德文章比之如孟子:“昔战国时士风卑鄙,竞习于滨阿澳泌,取媚当世,而孟子独以泰山岩岩之气振之,真所谓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者,千古而后,赖《七篇》之存,而其气之浩然塞天地者尤可想见,则兹集之关世教匪眇少矣。嗟乎!孟子处浊世抱道弗试,徒托于《七篇》之文,而先生当盛代经纶肇始,勋业未究,即道德文章足表见千古,而赍志以往,读兹集者其尚有余忱也夫。”在孙如游看来,无论从气节还是从道德文章上,方孝孺都可比隆于孟子。 方孝孺一生追求气节和道德文章,是受到家庭和他的老师宋濂两方面的影响。 据方孝孺自言,方家“世敦儒术,为邑礼义家”。其父方克勤,字去矜,方孝孺述其父之经历云:“先君生而端重殊常,五岁能读书,自辩章句。年十余,暗记五经,为文有奇语。里中老生啧啧赏异,呼为神童。稍长,阅关、闽遗书,叹曰:‘为学当如是矣。’遂刮去浮藻,竭心推性命之秘,闭门讲习,不知饥渇寒暑。年十八九,充然成德为名儒,受业质疑者继乎门。先君口举手画,横分竖贯,曲折明备,各称其所欲。初邑人自宋季以骈俪雕刻为学,莫有谈周公、仲尼之道者,至先君始以《易》教授,开陈其说,士俗为之大变。……先君纵观南宋故都,为文贳酒,酹岳武穆王墓,歌黍离之诗,慷慨泣数行下。……先君自是道益明,志益坚。知元之将乱,弥自韬晦,穷理致知以尽其变。至于阴阳消长之度,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躔次疆理之说,咸求折中,授业者日益多。”从这段话来看,方克勤其一是自幼攻读圣贤之书,讲求性命之学;其二有经济天下之志,其三以循“道”作为自己的政治观念,其四精通古代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等。在下面的叙述中,我们将看到,方克勤秉持的这四个方面,对方孝孺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方克勤出仕明朝,在济宁作地方官时,亦以此教授地方:“初先君受济宁之命,以为非常之恩,不可不尽力。到部,为书悬之通衢,谕以朝廷养民之意,孝悌忠信之道。俾民有所不平,诣府自言,禁吏不得叱呵之。日引耆耋之士坐语,问以得失。郡学官阙,先圣庙颓坏,先君聘前进士为师,弟子未备者,选充之。役浮屠葺庙堂,凿庙前地为泮池,撤佛庐,增廊庑,度庙后地为射圃,造弓矢,置旐鹄,日视学,率诸生习业。始,郡兵后,人未知学,先君以身为师,为之立章句,谨节文,讲内圣外王之道,不踰时皆化,儒服者斑斑间出。”与朱元璋以严刑峻法治国的方针不同,方克勤是以“孝悌忠信之道”来治民,即其为政是以“教化为先。” 用方孝孺的话说,方克勤自身“孝爱切至”,每有“奇味”时,母亲不食,宁肯让“奇味”败腐而不食。处事以国家为先,有人劝其为家计,他却说:“先国可也,敢射利乎?”有其父必有其子,方孝孺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和父亲一样的作风。 方孝孺对父亲是极其佩服,评价其为人云:“动容周旋,必以礼法,率真任质,不事表襮。与人交好,不以久近冷热。一立谈顷,洞见肺腑,发言持论,一本于正。性命之道,晚益精熟,荣辱利害,视之若一。临终之际,知非自致,超然委命,颜色不改。呜呼痛哉!先君之学,明白纯正,以绍述考亭为己责,所志益深且远,逢时得位,亦欲推以淑斯人。否则退隐邱园,传其业于书,以诏后世。”方克勤正直儒士的形象跃然纸上。又评价方克勤所循之“道”云:“先君之道,盖

文档评论(0)

hkod2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