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论之一 苏轼诗文理论.pptVIP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文论之一苏轼诗文理论整理

第二讲 苏轼诗文理论 生平、性格与思想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 苏辙 《东坡先生墓志铭》: 初好贾谊、陆贽书,论古今治乱,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不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后读释氏书,深悟实相,参之孔、老,博辩无碍,浩然不见其涯也。 第二讲 苏轼诗文理论 生平、性格与思想 一、 新旧党争 才子性的书呆子 乌台诗案 黄州、惠州、儋州 二、复杂的思想内涵与矛盾统一体 儒家 有为 干预现实 道家 极佩服庄子 自然自由 超脱世俗 释家 幻灭 消极 避世 造成其思想的包容性、独到性与矛盾性。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一、有为而作、反对无病呻吟 1、内容 苏轼《题柳子厚诗》 诗须要有为而作…… 好奇务新,乃诗之病。 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 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 如药石必要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观美者,先生无一言焉。 以诗文讽刺时政 文学干涉现实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一、有为而作、反对无病呻吟 2、宋人的批评 黄庭坚《跋东坡墨迹》) : 文章妙天下,忠义贯日月。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 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 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 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 3、总结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二 、崇尚自然行文,反对雕琢 束缚 (诗文) 1、文献 苏轼《文说》: 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物赋形,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 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二 、崇尚自然行文,反对雕琢 束缚 (诗文) 苏轼《答谢民师书》: 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2、总结 在掌握规律基础上的自由创造 自由自然,如行云流水 符合文理 按规律办事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三、追求有“至味”的平淡 (诗) 1、文献: 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 : 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盖亦至矣。而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李、杜之后,诗人继作,虽间有远韵,而才不逮意。独韦应物、柳宗元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非余子所及也。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三、追求有“至味”的平淡 (诗) 苏轼《评韩柳诗》: 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退之豪放奇险则过之,而温丽靖深则不及,所贵乎枯淡者,谓其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渊明子厚之流是也,若中边皆枯淡,亦何足道?佛云:“如人食蜜,中边皆甜。”人食五味,知其甘苦者皆是,能分别其中边者,百无一二也。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三、追求有“至味”的平淡 (诗) 苏轼《与苏辙书》: 吾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过也 。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三、追求有“至味”的平淡 (诗) 苏轼《与二郎侄》: 凡文字,少小时须令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三、追求有“至味”的平淡 (诗) 2、总结 纯朴简洁的方式表现丰富深刻的内容。枯淡简朴与丰腴厚重的辩证统一。 枯淡是对表现形式的要求,而对表现内容的要求则是恰恰相反。 3、如何理解苏轼的这一理论 晚年对诗歌的认识 理论认识与创作上的矛盾 第二讲 苏轼的诗文理论 诗文理论内容 四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