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成为亚洲唯一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国家.docVIP

菲律宾成为亚洲唯一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国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菲律宾成为亚洲唯一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国家 ??2010年04月19日13:08??三联生活周刊 菲律宾伊富高妇女农作归来   转基因农业的亚洲面孔   袁越(发自菲律宾)   转基因是一种技术。评价一种技术的好坏,第一要看它服务于谁,第二要看它是否划算。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都必须根植于科学分析,但同时也必须跳出科学的框框,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予以考量。   任何成功的技术,都必须让使用者受益。转基因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满足了这一要求,但在农业方面就出现了偏差。目前已经被商业化的转基因农作物大都是针对农民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它们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种田的成本,增加了农业的利润。但对于消费者,也就是所有吃粮食的老百姓而言,转基因农作物更像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怪物,谁也说不清它究竟好在哪里,为什么要种它。难怪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对转基因持反对态度,因为他们不觉得这种技术是为他们服务的。   反对需要理由。老百姓缺乏专业知识,只能把目光转向少数意见领袖。于是,绿色和平组织和少数专家学者站出来充当了老百姓的意见领袖,对转基因农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效率都提出了质疑,声称转基因技术是大公司赚钱的工具,其潜在危害尚未可知。   第一种质疑本来是站不住脚的,现在还有哪一种新技术是免费的呢?但是当反对者将此事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后,这种质疑就立刻变得掷地有声了。   第二种质疑看似合理,谁能证明转基因食品没有潜在的危险?但是仔细分析,这种质疑同样站不住脚。谁能证明任何东西永远无害呢?当一件事情的时间尺度被放大到“永远”之后,就只能用概率来描述它。科学家早就证明转基因农作物的安全性和其他新型农作物等同,其对环境的益处很可能大于坏处,但这样的描述显然太过抽象,没能打动消费者的心。   在一个自由的社会,消费者就是上帝。没有消费者的支持,转基因农业不可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问题在于,大多数消费者一叶障目,并没有意识到潜在的风险正向他们逼近。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内的绝大多数国际农业研究机构都在发布警告:世界粮食危机是真实存在的,转基因技术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问题在于,任何新技术的发展都需要时间,如果我们现在不做好准备,等到危机真的来临时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这就是我们必须了解转基因技术的理由。■   为什么菲律宾种转基因作物?   菲律宾是亚洲唯一批准种植转基因主粮的国家,本刊记者对菲律宾进行了实地采访,试图找出原因。   袁越(发自菲律宾)   罗萨莉的说法   3月的菲律宾,天气已是酷热难当。在这个位于赤道附近的岛国,一年不分春夏秋冬,而是只有两个季节——从5月到10月为雨季,其余皆为旱季。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菲律宾去年遭受了创纪录的飓风灾害,损失惨重。今年却又遇到了罕见的旱灾,很多地方已有半年没怎么下过雨了。   本刊记者从位于吕宋岛南部的首都马尼拉出发,乘坐长途汽车一路向北,沿途横跨数条干枯的河流,原本宽达几百米的河床都只剩下了一条几米宽的小溪。此时正值春玉米即将收获的时候,枯黄的叶片在热风中互相摩擦,发出了刺耳的声音。   5个小时后,长途车驶进了班诗兰(Pangasinan)省。这是位于吕宋岛中西部的一块平原,也是菲律宾最重要的粮仓之一。罗萨莉·埃利亚苏斯(Rosalie Ellasus)开着一辆崭新的进口SUV将本刊记者接到了她位于马纳瓦格(Manaoag)市的家中。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小院,院子中间的晒谷场上铺满了刚刚收获的金黄色玉米粒,院子周围是一排羊圈,几只山羊在悠闲地吃草,院子后面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种满了一人多高的玉米,再过几天就可以收获了。仔细看,这片玉米叶片碧绿,叶形完整,密密麻麻的叶片遮住了阳光,地上看不到多少杂草。   “今年的庄稼全靠抽地下水灌溉,花了不少油钱。”罗萨莉说,“因为旱灾,今年玉米收成不好,每公顷只有8.2吨,比去年少1吨。按照目前的价格计算,这就相当于少挣了3万比索。我们这里缺水,一年只能种一季水稻,只够自己吃。但是气温足够高,剩下的时间里能种两季玉米。玉米是我们的经济作物,挣钱全靠它了。”   罗萨莉不但说话的口气像个商人,就连衣着打扮也不像是一个典型的农民。“我本来不是农民,也曾经瞧不起农民,但现在我经常涂着口红,穿着高跟鞋去参加各种聚会,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看看,农民可以是一个令人骄傲的职业。”   罗萨莉就出生在马纳瓦格市,她的父亲是个司机,母亲是一名家庭妇女,一家人从来没有种过地。20岁时罗萨莉嫁给了一名住菲美军士兵,并于1980年跟随丈夫移民美国,在一家医院找到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1995年丈夫因病去世,3年后她带着3个孩子回到菲律宾,花了70万比索买下1.3公顷土地(1公顷等于15亩),变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70万比索大约相当于11万元人民币,对于一位单身母亲而言不是一笔小钱,罗萨莉决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