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n望堡!里直量苎查垄垦皇坠垦竺型坌里窒 l 238
一HUNDREDSCHOOLSINARTS
文章编号:1003—9104(2016)01—0238—03
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性划分研究+
魏圩
(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摘要:文章依据古琴形制、记谱方式等因素之演变,参照断代史体例将古琴艺术发展
历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依次为汉代以前、汉至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代至清代、民国至
今。在古琴艺术发展过程中,在不同因素影响下,古琴艺术在不同阶段内呈现出不同特征。
通过归纳不同阶段内古琴艺术发展特征,归纳出古琴艺术发展轮廓。
关键词:音乐艺术;艺术史;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划分
中图分类号:J802 文献标识码:A
AnIdeaonPhaseDivisionof
GuqinDevelopmentHistory
WEIWei
(School Institute 210013)
ofMusic-NanjingofArts,Nanjing,Jiangsu
琴史研究通常以朝代为断限,但古琴艺术发展有其自身 漆。通长83厘米、高7.1厘米、宽12.6厘米”¨1。而在曾侯
规律,研究古琴艺术发展历史,应在遵循古琴艺术发展规律的 乙墓发掘中,亦有一床十弦琴出土。据有关学者考证,湖北荆
前提下,参考断代史体例以阶段划分。回顾古琴艺术发展历 门郭店一号楚墓年代较曾侯乙墓稍早。因此,最早的琴类乐
程,古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直接或间接受到古琴形制、记谱方式 器应为七弦琴。目前学界普遍将此十弦琴认定为琴类乐器,
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因此,本文未直接考察古琴音乐创作 这表明古琴艺术发展早期,琴类乐器弦数并不确定。此现象
与演奏,而以琴器、琴谱之演变为脉络,将古琴艺术发展历程 与我国古代文献记载部分吻合。林友仁先生曾在《七弦琴与
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琴曲声、韵发展的我见》一文中指出,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关于
古琴琴弦的记载就有“早期琴为五弦之说”、“七弦琴为五弦加
一、古琴艺术发展第一阶段——汉代以前
二弦之说”、“七弦倍差之说”旧。等等。七弦琴与十弦琴共同
以目前掌握资料分析,此阶段古琴弦数并不确定。而古琴 存在之事实印证当时古琴弦数并不确定。
艺术发展第一阶段结束应以古琴七弦形态被世人认可为标志。 据目前掌握资料观察,关于古琴七弦形制之描述,始见于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七弦琴最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 《尔雅·释乐》,原文如下:“五弦象五行,大弦为君。小弦为
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中发掘出一床七弦琴,此琴“由两块木 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也。又五弦第一弦为宫,
板雕凿拼合而成,首端较长,近似长方形,弧面,中上部徽束。 其次商、角、徽、羽,文武二弦为少宫、少商。”该文献不仅透露
首部顶端与尾部相邻的一侧有一圆孔,径1.5厘米、深1.6厘 出彼时古琴为七弦之信息,亦表明古人对七弦古琴的文化认
米。尾部较短,近似梯形。首端岳山嵌于琴面的凹槽中,岳面 可。《尔雅》成书年代大致为战国时期至汉初之间,因此,古琴
弧形,长10.5厘米、宽0.8厘米、高0.5—0.9厘米,外侧7弦七弦形制获世人承认之年代亦不应晚于汉初。而长沙马王堆
孔,孔距1.5—1.7厘米、孔径0.3厘米。内腔凿成T形,构成墓葬中亦发掘出一床“七弦琴”。该琴为“木制,上髹黑漆,保
共鸣箱。尾部背面设衲,枘圆纽状,雕成四龙盘绕。通体髹黑 存完整。全长62.3厘米。由面和底两部分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哲学反思的内涵和意义——读孙正聿《哲学通论》.pdf
- 哲学概念的心理表征及其应用探讨.pdf
- 哲学还是道学——从西方哲学的困境看中国哲学的合法性问题.pdf
- 哲学何以在场中国本土管理研究的视角.pdf
- 哲学机制下英汉句子顺序象似性的对比研究及翻译新视觉.pdf
- 哲学和佛学的对话.pdf
- 哲学践行与哲学教育的双向启示.pdf
- 哲学类实体图书滞销困境解析.pdf
- 哲学课运用概念教学法的思考.pdf
- 哲学人类学视角下的大学教师的卓越发展.pdf
- 中国古装影视剧中服饰设计的艺术研究.pdf
- 中国古典主义哲学中关键词的英译——以Sam Hamill and J.P.Seaton的The Essential Chuang Tzu为例.pdf
- 中国画中线条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pdf
- 中国花鸟画原始形态岩画的动植物形象与空间艺术研究.pdf
- 中国剪纸艺术的美学原理及其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pdf
- 中国近现代的“创造哲学”思想研究——以梁启超、梁漱溟、张岱年为例.pdf
- 中国经济改革的哲学在场性走向新“政治经济学批判”——“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成立暨学术研讨会”述评.pdf
- 中国梦的哲学阐释.pdf
- 中国梦的哲学理性向度——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pdf
-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发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