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记录下来。这些语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成了《论语》。
论,理论,理论人生,理论人生沧桑百态,理论孔子儒家思想。有人会觉得,《论语》好像没有很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但就是这样一本言行录,篇幅也不大,不过二十篇,一万一千余字,却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学而篇主要讲“务农”的道理,遇到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为政篇主要讲治理国家的道理和方法;八佾篇主要记孔子论礼乐之事;里仁篇主要讲仁德的道理;公冶长篇主要讲古今人物的贤否得失;雍也篇主要讲孔子与弟子们的言行;述而篇主要讲孔子谦己诲人之辞及容貌行事之实;泰伯篇只要讲孔子、曾子的言论,以及对古人的评赞;子罕篇主要讲孔子提倡礼制,鼓励人们好学不倦,以及记述孔子不肯说什么,不肯做什么;乡党篇主要讲孔子平素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生活习惯;先进篇主要讲孔子对弟子贤否的评论;颜渊篇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如何为仁、为政、处世;子路篇主要讲孔子教育弟子怎样做人,怎样为政;宪问篇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论修身做人之道,兼有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卫灵公篇主要记孔子及其弟子在周游列国时所论的以德治国的道理;季氏篇主要记孔子论君子怎样修身、如何以礼法治国;阳货篇主要记孔子教育弟子讲究仁德,阐发以礼乐治国的道理;微子篇主要记历史上圣贤的事迹,孔子及其弟子周游列国时的行为,以及世人对于处乱世的不同态度;子张篇主要记孔子的弟子们探讨求学求道的言论,以及对孔子的敬仰与赞颂;尧曰篇主要记古代贤王尧、舜、禹、汤的言论以及孔子对为政的论述。
《论语》很全面的阐明了孔子的思想,不管是为人还是处世,不管是修身齐家还是治国平天下。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在政治上,他主张“节用而爱人”,反对苛政、苛捐杂税,“苛政猛于虎也!”,也主张“克己复礼”;在自身修养上,他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吾日三省吾身”;在教育上,他主张“有教无类”,第一个在中国创办私学,打破学在官府的格局,他也主张“因材施教”、“言传身教”,所以针对不同性格的两个弟子的同一个问题,他给出不同的建议,所以在周游列国时,即使如何困窘,他为弟子们始终树立榜样,并时刻不忘对他们的教诲。
我觉得,《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这样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这样一种谦抑的态度,其实正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与西方不同,中国哲学崇尚的是一种庄严、理性和温柔敦厚之美。《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它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也因而无比强大,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孔子是生活在春秋战国时代的人,那是一个尚未进入封建时代的奴隶社会,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的最终理想,是要恢复周礼,维护奴隶阶级的统治的,无疑,甚至对于那个时代而言,他都不是一个进步者。虽然,封建统治者在孔子死后,突然将孔子的儒家思想捧至独尊地位,出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但那时的孔子的思想,早已被一个叫董仲舒的人狠狠加以改造,后来又被朱熹越解释越离谱。所以,在孔子自身那个时代,孔子的思想,其实并不是很进步的。而且,他其中的一些思想,也确实不是完全能让人认同的。比如他说如果父亲坐了错事甚至犯了罪,儿子不仅不应该揭发,而且还要帮助努力隐瞒。这在今天,不就成了同谋、共犯了吗?他还轻视妇女,说什么“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把我们女子与小人相提并论,摆明了是侮辱嘛!他也轻视劳动和农事,樊迟问稼桑之事,就被他称作是没什么大出息的人。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中国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回答说: 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