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WT55-11-3931c.NIV1中国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马中教授中国人民.PDF

Z.WT55-11-3931c.NIV1中国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马中教授中国人民.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WT55-11-3931c.NIV1中国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文献综述马中教授中国人民

Z.WT55-11-3931c. NIV1 中国生态系统管理研究文献综述 马中 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综述 2003 年以来对于中国在生态系统管理和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研究,发现主要集中在以下 领域: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生态补偿机制、生态系统服务、生态安全、生态经济。 一、综合生态系统管理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目前,不论是官方还是学界,都对其有着 不同的理解。学者也纷纷从不同角度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探讨,对这 一概念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赋予了很多新的内容。 综合生态系统管理近些年的发展体现在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理论方面,王如松(2003)认 为中国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问题的症结在于管理问题, 其实质是资源代谢在时间、空间尺度 上的滞留或耗竭, 系统耦合在结构、功能关系上的破碎和板结, 社会行为在经济和生态管理 上的冲突和失调。为解决上述问题,从理论角度提出了区域资源-环境-经济相结合的复合生 态系统管理。进而提出了产业生态管理的概念,认为产业生态管理的实质是变环境投入为生 态产出, 促进生态资产与经济资产、生态基础设施与生产基础设施、生态服务功能与社会服 务功能的平衡与协调发展。 蔡守秋(2006)从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项目背景入手,以环境资源法学的视角对综合生态系 统管理的概念、内容、特点和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既是一种新的 理念、原则,又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方式和方法。它不仅对整个环境资源管理、环境资源 法制建设和环境资源法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且对指导、促进和加强我国 的环境资源管理工作、环境资源法制建设,特别是指导和促进西部 6 省 (区) 防治土地退化 的规划管理工作和法制建设工作具有长远的理论指导意义和重要的现实作用。 与此同时,一批学者对综合生态系统管理方法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研究。王 文杰等(2007)提出了适应性区域生态系统管理的基本概念,构建了其理论框架,并以三峡库 区小江流域为例,对小江流域景观生态特征、区域生态胁迫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 出要以水生生态安全为总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进行流域各生态系统的恢复力辨识、生态系 统适应性循环过程研究,从各系统恢复力属性特征出发,提出了具体的适应性管理方法与模 式。 林群等(2007)将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应用到森林管理中,提出了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的概念和内涵,并分别从生态学、社会学和经济学 3 个角度论述了目前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 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本质上是一种森林资源管理方法,其应用不仅仅 关系到自然科学,而更多地关系到文化和社会,因此要根据特殊的国情和林情,研究适合我国 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背景的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中国学者还将生态系统方法应用到具体的生态系统要素的管理之中,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观 点。董宁平(2006)将生态系统方法应用到湿地管理中,提出了湿地资源管理的 12项原则 和 5 个指导步骤。李周和包晓斌 (2003)利用综合生态系统管理的思想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 源利用和管理进行了分析。江泽慧 (2006)研究了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西部退化土地的综合生 态系统管理。 二、生态补偿机制 20 世纪90 年代,我国大批学者就开始了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取得了生态补 偿理论与实践方面的一些进展,在一些生态补偿项目地区,生态环境效益已经开始显现。但 是,就整体而言,我国生态补偿理论和实践依旧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集中在利益相关者界 定、补偿具体实施和激励监督等机制实施等方面,概括起来即生态补偿的机制问题。近些年 来,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生态补偿机制的设计、及其政策应用进行了研究。 王金南 (2006)概括性的对我国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几大关系进行了总结:政府与市场、中央 与地方、综合平台与部门平台、生态付费与破坏补偿、 “新账”与 “旧账”、生态补偿与扶 贫、 “造血”与 “输血”、流域上游与下游责任、补偿标准与协议补偿、政府资金与社会资 金之间的关系。提出,我国应该构建五大类型的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财政 转移支付制度、建立生态友好型的税费制度、建立基于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生 态环境成本内部化制度、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 赵景柱等学者(2006)也对于如何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提出了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认为生 态补偿应当以生态系统服务为基础,根据其物质流和价值流进行补偿标准制定和确定。 范小杉等学者(2007)的研究则更进一步,对基于生态服务功能的生态补偿机制设置利用模 型进行了定量分析,建立了以 NSE 生态系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