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所见汉代乡部的建制与职能_2.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简牍所见汉代乡部的建制与职能_2

简牍所见汉代乡部的建制与职能 [关键词]汉代;乡部;分等;行政职能;地方 政治 [摘要]简牍资料表明,汉代的乡因辖区和人口分为不同级别,其性质是县政权的分支机构;乡佐、游徼与乡有秩、啬夫并非是一一对应的辅吏与主吏的关系,而是同属县吏序列,受命县廷行使民政、司法、 社会 治安、生产管理诸权,征缴赋税,征发徭役,是县政府行使其统治权力的基础,乡官部吏的行为直接关系到地方政治运作质量和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否。 Key Words:Hart Dynasties; Xiang Bu; grading; administrative function; local politics Abstract: Bamboo Slips and Wooden Tablets show that Xiang was divided into different grades based on the population in Han Dynasty, which functioned as the branch of the County regime. Xiangzuo and Youjiao, Xiang Youzhi and Qiangfu were not in propor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ssociate administrator and the master administrator, both of them belonged to the hierarchy of the county administrators and worked under the county government in the areas of civil affairs, legislation, social securi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tax collection and recruiting corvees, which was the basis for the county government. The administrators’ behavior directly influenced the quality of the local politics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如所周知,关于汉代基层政权状况的最原始的系统记述是《汉书·百官公卿表》,其文云:“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啬夫职听讼,收赋税。游徼徼循禁盗贼。”《续汉书·百官志五》对乡有秩、啬夫、乡三老、亭长、游徼职能的记载详于《百官公卿表》,云“乡置有秩、三老、游徼。本注日:有秩,郡所署,秩百石,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游徼掌徼循,禁司奸盗。又有乡佐,属乡,主民收赋税。亭有亭长,以禁盗贼。本注日:亭长,主求捕盗贼,承望都尉。里有里魁,民有什伍,善恶以告”。 现代 研究 表明,亭和乡、里不属于一个行政系统,不是乡的下级政权,亭长是直属于县的地方治安管理官吏,而非乡的属吏;三老的性质亦异于啬夫、有秩,不属于行政官吏序列,不领俸禄,属于地方自治系统;汉代基层政权分为乡、里两级①。但是人们在研究乡里制度时,重点多集中于里的沿革、规模大小、里吏的考述等,而对乡则几无论及。这在主观上是因为对乡在汉代地方政权运作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客观上则是资料短缺的限制。近年来一系列简牍资料的问世特别是张家山汉简的面世,为我们了解汉代乡部的建制、属吏、职能及其在基层政权运作中的地位提供了可能。这不仅可以补充史籍记载之缺,而且使我们对汉代基层政权的运作模式可以有更深入的把握,进一步了解汉代地方政治的运作特质。现就此略述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最先提出这一观点的是王毓锋先牛和严耕望先牛,参见王毓铨《汉代“亭”与“乡”不同性质不同行政系统说——“十里一亭……十亭一乡”辨证》,载《 历史 研究》1954年第2期;又见氏著《莱芜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严耕望《 中国 地方行政制度史》甲部《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第四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A,1990年版,第237~251页。 一 乡部的分等与属吏 众所周知,汉代县的设置因人口多寡和土地广狭有大小之别,乡亦如是。《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县“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县大率方百里,其民稠则减,稀则旷;乡亭亦如之,皆秦制也”。上举《续汉书·百官志》也说到乡有大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