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威海地分属东莱国牟平和青州长广郡昌阳两县。.ppt

今威海地分属东莱国牟平和青州长广郡昌阳两县。.ppt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今威海地分属东莱国牟平和青州长广郡昌阳两县。

大海啊,我的故乡! 威海名称的由来 汉初时,威海叫“石落村”,是一个偏僻的小村,又来又称为“落柑村”,据后人推测,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可能是因为这里遍地布满了柑橘树的缘故,至于是否如此,无从考证。到了元代,改为“清泉夼”。改名原因,无从知晓,但从字面看“清泉”是清清的泉水的意思,作为威海这样一个沿海而多薄山的地方来说可以想见水的重要,“夼”是洼地的意思,可能也有因卫城在北棉花山南佛顶山西古山环绕之下而得名,依这样理解这个名字是依地势而取的名字。现在环翠楼公园东门北侧还有一个立有“宝泉普济”碑牌的泉水井,每天都有很多人前来打水。另据《威海卫志》(清乾隆本)记载:“在环翠楼东南石窟中,泉洁而甘,大旱弗匮。邑人咸取以酿,号‘小惠泉’”,不知这“小惠泉”对于这个名字有无历史渊源? 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之名即由此而来。 1945年,设威海卫市,建国后改成威海市。 威海市人民广场 设计于1994年8月上旬进行,10月中旬完成。威海市人民广场位于威海市城区中心,总用地面积24.3公顷,地形北高南低,平均坡度为10° ,广场北侧为市政府对称式布局的办公建筑群,也是整个地段的主体建筑群。对称轴与新威路中心线相吻合。广场以草坪为主、轴线位置为大台阶直通政府办公楼,广场北端为浮雕墙,南端入口处为硬地广场及标志性雕塑,其间缀以几株乔木和花坛小品,东侧草坪略大于西侧。广场地段中,城市干道文化路和新威路在其南端的丁型交叉,解决了此地段与外界的交通联系。广场东西两侧分别设红线宽18米的两条平行道路,连接政府大楼与文化路,主要解决政府的车行交通和广场两侧建筑物的人行交通。政府中心的人行交通主要通过广场中心的步行台阶和甬道解决。两侧建筑物的车行交通尽量引向外围,以减少广场两侧人、车干扰,广场两侧道路的中间分别设两条红线宽18米的东、西向道路、连接外围道路,以解决广场与外围道路的横向联系。广场内部禁止车行,以保证广场人群活动空间的完整。利用广场两侧建筑物后退余地及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内广场设公共停车场,使广场周围的交通组织流畅有序。广场周围现状用地性质复杂,布局混乱,为了满足行政办公中心的功能和标志性地段的景观环境要求,对周围用地性质和布局在规划中进行适当调整,广场东侧酿造厂和沿路的部分居住用地,广场西侧的部分仓储用地和居住用地,其建筑性质、建筑体量、与广场空间不协调。规划要求、广场东侧南段的酿造厂搬迁,改为公共建筑用地,其西侧布置国际会议中心,东侧布置宾馆和商业服务,北段的三幢点式住宅楼和一幢条式住宅楼远期搬迁,与其南边用地联为一体,为行政办公用地。保留新建的白天鹅宾馆和威士大酒店,北段的仓库和住宅拆除改为行政办公用地,近期布置办公楼,远期布置信息档案中心。成为政府办公的辅助用地。文化东路南侧东段的办公及小学用地保留,建筑物进行改造或翻建,沿新威路东侧部分为行政办公用地,作为现有单位的改造用地,新威路西侧的疗养院用地逐步改造为商业服务和行政办公的综合用地,设综合楼和写字办公楼。调整后的用地性质和布局完善了行政办公中心的功能、形成了吸引力、辐射力较强的城市功能中心。威海市人民广场标志性地段北高南低,以政府办公楼群和人民广场为中心,和周围建筑群为主体的大型公共活动空间,构成既完整有序又富有变化的空间,周围建筑的布局既考虑了对广场的围合作用,又留有开敞的视线走廊。不遮挡观海视线。在地段东南分别设十八层、十五层塔式建筑。文化路南侧建筑高度均低于十二层,东段观海通视走廊内建筑物均低于五层,广场两侧北段建筑物均低于六层,以免喧宾夺主。在空间细部处理上,在两侧建筑群的一侧设连续的柱廊,形成较强的围合感,丰富了广场空间的层次,每根柱头上装设照明灯,夜晚灯一亮,能清晰的显示广场的轮廓,更加丰富了这一地段的空间层次。 威海人民广场 古代威海历史  威海历史悠久,据境内古文化遗址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威海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古称东夷之地。夏、商时期属青州地,周时为莱子国地。春秋时期,齐灵公灭莱,此后直到战国时期为齐国属地。秦代实行郡县制,属齐郡县地。   西汉时期,汉高祖在今威海境内置昌阳(今文登)、不夜(今荣成)、育犁(今乳山)3县,属青州东莱郡。东汉裁撤不夜、育犁两县,不夜部分并入昌阳,部分与育犁划入东牟侯国,昌阳仍属青州东莱郡。三国时期,为曹魏政权统治,基本沿用东汉郡县旧制,昌阳改属青州长广郡。   西晋时期,今威海地分属东莱国牟平和青州长广郡昌阳两县。东晋、十六国时期,撤东莱国,置东莱郡和东牟郡,今威海地分属青州长广郡昌阳县和东牟郡东牟县。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归南朝刘宋政权统治,建置未变。公元480~534年,北魏取代刘宋政权,今威海地分属光州东牟郡观阳和牟平两县。公元534年,东魏统治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