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_0
魏晋六朝“文义”考释
【 内容 提要】
“义”的表达有口谈,同时也有笔谈或是为谈论准备下的文字资料。由于文章创作与“义”的文字化对语言的共同依赖,使得文和“义”出现了一定的融会现象,它是玄学或清谈 影响 文学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 魏晋六朝 文义 玄学 清谈 融会
中古 文献 记述文人好尚,多有“文义”之说,如《宋书》卷七十三《颜延之传》:“傅亮自以文义之美一时莫及。”卷五十六《孔琳之传》:“(琳之)好文义,解音律。”卷六十三《王华传》:“以文义见赏。”《世说新语》以及刘孝标注中也多有类似表达,《言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注引《续晋阳秋》:“(谢)朗……文义艳发。”《政事》“何骠骑作会稽”条注引《晋阳秋》:“思韵淹通,有文义才情。”《品藻》“王夷甫云”条注引荀绰《兖州记》:“(闾丘)冲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 等等。与“文义”同时被史家标尚的,还有某文士好文辞文章、某贵族有文才等说法。
关于“文义”,历来没有具体论述,刘师培注意到了中古史书中这种表述,但将其视为与文史、文辞、文章一体的概念,并未对其内涵进行辨析。朱自清认为:“南朝史书多文义之士的称谓,大概是指作诗的人。”“文义与文学意思差不多,不过文义较重文,而文学较重学。” 这个说法有合理的地方,但也不乏揣测的成分。事实上,“文义”虽然联用较多,但二者并不相同。《世说新语·品藻》“人有问太傅”条注引《续晋阳秋》:“献之文义并非所长。”《宋书》卷八十六《刘传》称其“兼好文义”。一个“并”,一个“兼”,都是视之为两项不同的内容。“文”实则侧重在文章诗歌辞赋方面的创作,那么“义”又该如何理解呢?要弄清这个 问题 ,需从玄学产生的背景说起。
一 玄学的产生与“义”
玄学产生的背景之一就是东汉以来的繁琐经学,尽管 政治 上的血腥也促成了它的繁荣,但却并非是其产生的本源原因。玄学与东汉经学的差别在于:一简一繁,一重阐释一重传述,这就使得学术中有“我”成为魏晋经典阐释中突出的特征。从释义学角度理解,一般存在三种不同的经典文本阐释原则:一是强调“史效关系”,以此确立民族传统的权威性;一是意识形态批判论,强调自我反思高于传统;另一种是阐释中批判、批判中阐释的中和原则。魏晋 时代 文人对经典的阐释与第二点基本一致,即自我反思高于传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经典要义、对传统核心思想的把握就成了一个时代的潮流,而这一追求的发生还不仅起源于玄学成型之后,在其成型之前,在东汉繁琐经学与谶纬风行之中就出现了重视“义”的呼声。顾炎武云:“汉自孝武表章六经之后,师儒虽盛,而大义未明,故新莽居摄,颂德献符者遍于天下。”又云:“(西汉)承千岁之衰周……不闲义理。”“光武有鉴于此,故尊崇节义,敦厉名实,所举用者,莫非经明行修之人,而风俗为之一变。” 六朝学者记述后汉 历史 也注意到了后汉之际重视“义”的趋势,袁宏《后汉纪》卷三《光武皇帝纪》云:“中古之世,继体相承,服膺名教,而仁心不二,此又因于物性,君以义立者也。” “君以义立”是作者“立君之道,唯德与义”之说的展开。从光武帝“尊崇节义”到袁宏称中古之世“君以义立”,再到顾炎武 总结 历史批评西汉士人“不闲义理”,歌颂光武帝“尊崇节义”,其核心都未离开一个“义”字。这个“义”字在东汉与名教关系密切,关于这一点,陈苏镇先生有一节比较详明的论述:“何谓名教?《后汉纪》卷二十六曰:名教……盖准天地之性,求之 自然 之理,拟议以制其名,因循以宏其教,辨物成器,以通天下之务者也。受魏晋玄学影响,袁宏的这一定义杂有自然、因循等道家概念,但用名来宏教、辨物,确有汉儒的观点。同书卷三又曰:夫名者,心志之标榜也。故行著一家,一家称之;德播一乡,一乡举焉。故博爱之谓仁,辨惑之谓智,犯难之谓勇。因实而立名,未有殊其本者也。是名教之名乃名实之名,指的是儒家所宣扬的仁、义、忠、信等道德概念。这些概念为 社会 提供了一套判断是非的标准,用这些标准来教化百姓就是所谓名教。故《世说新语·德行篇》说东汉士人领袖李膺以名教是非为己任。而按照汉儒的训释,明辨是非便是义。贾谊《新书·道术》:行充其宜谓之义。《礼记·中庸》:义者,宜也。《汉书·公孙弘传》:……明是非,立可否,谓之义。所以袁宏又将名教称作义教。” 名教义教的一体,使“义”之崇尚在后汉因名教的流行得到强化,致力于儒家 研究 的经学、经术、儒学、儒术等等的学问便被称为义学 。
“义”在东汉是被士人作为行为准则来尊奉的,因而其内涵存在着相对的稳定性和公共性。但是,对这种行为准则的研讨——也就是对名教之“名”的研讨则是一项纯形而上的学术工作,是一个如袁宏所云“求之自然之理,拟议以制其名”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使之贯彻入现实之前,需要有一个综合名实、辨析物理并命名的过程,而这个寻求“名”之核心内涵、挖掘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飞利浦HTS5540 93家庭影院说明书.pdf
- 面馆促销聚人气方案.docx VIP
- 《中国文化概况》带翻译版.pdf VIP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课件).pptx VIP
- 旧版现代西班牙语第1册 课文+答案.pdf VIP
- 2023年贵州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变电站运行中倒闸防误操作及对策.doc VIP
- 汽车车身制造技术 项目三 车身焊装工艺.ppt VIP
- Chapter 4 Lending a hand (课件)-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5A.pptx VIP
- 2025-2030中国会展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