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诗歌的内容及特质_0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诗歌的内容及特质
探析中国传统文化中战争诗歌的内容及特质
在人类生活中,战争是不可回避的一件事情。战争的涉及面不仅关乎政治、军事、经济,而且还关乎思想、道德、民族关系、阶级关系乃至家庭关系。就人来讲,上至天子、诸侯、下至庶民、士卒,可以说,整个社会都卷人了战争惊涛骇浪,没有哪个阶层能够逃避开。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任何一个话题能像战争文学那样面对整个民族和社会呢。研究传统文化中的战争文学,对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民族性格,可谓举足轻重。《诗经》作为我国文学的源头,其中的战争诗歌更可视为中国战争文学的源头。
所谓战争诗,指的是以战争为题材,直接反映战争或围绕战争而展开叙写的诗歌。可以说,战争诗是世界各国文学史上的共有现象。而《诗经》中的战争诗,则在世界各国的战争诗中独具特色。这种特色,也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独有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及审美趋向。
《诗经》中,战争题材的诗歌约占《诗经》总篇数的十分之一。根据传统说法和现代学者们的一般见解,《诗经》战争诗主要包括《小雅》中的《采薇》、《出车》、《六月》、《采芑》,《大雅》中的《江汉》、《常武》以及《秦风》中的《小戎》、《无衣》等[1]。
一、《诗经》战争诗的类型
《诗经》涉及到的战争题材的诗歌比较多,但概括而言,《诗经》中的战争诗主要是从主要从两个角度来写战争:一是从国家的立场写战争,通过王侯贵族与一般将士两个层面,展现圣王高尚的道德,强调将士同仇敌忾的豪迈,凸显着战争的正义性;二是从离乱中战士和战士家人的角度来写战争,刻画了思妇的闺怨和战士的望乡,展示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一)站在国家立场上叙写的战争诗
从国家的立场来写战争,这种类型的战争诗在《诗经》中体现得比较多,表现的层次也相对丰富。具体而言,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层面:
1.王侯贵族征伐的赞歌
王侯贵族征伐方面的战争诗,一是歌颂祖先。诗歌主要颂扬怀祖先诛锄暴政、建立新朝的功绩。
从内容上看,这类诗歌主要包括歌颂周文王伐崇伐密的《大雅皇矣》,武王伐纣的《大雅大明》、《周颂武》,商汤伐桀的《商颂长发》等。这些诗篇不仅唱给先祖听,更是唱给同时代人听的思想教育读本。正所谓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www.LWLm.coM收集整理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交民平好恶,而反人道之正也。[2]。
这类诗歌中,作者从周王朝大局着眼,以追忆的方式,选择祖先经历的战争进程中若干典型的场景或情节进行集中描写、渲染,表达子孙后代的自豪感和对祖先功业的赞颂之情。
除了颂扬祖先的功绩,王侯贵族征伐的战争诗还以当代天子、王侯为表现主体。这类诗歌,包括大雅中的《常武》、《江汉》,小雅中的《六月》、《出车》、《采芑》等。其中,大部分是反映宣王时平定徐淮蛮荆叛乱、抵御猃狁入侵的战争。
例如赞美宣王亲征徐方、平定叛乱的武功的《大雅﹒常武》(节选):
王奋厥武,如震如怒。进厥虎臣,阚如虓虎。铺敦淮濆,仍执丑虏。截彼淮浦,王师之所。
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绵绵翼翼。不测不克,濯征徐国。
为了平定边陲的动乱,周宣王亲自率兵,他奋扬威武,如电之震,如雷之怒。王师是何等的雄伟壮观, 如鸟之捷,如鹰之悍。莽莽如江,滔滔似汉,如山一般的伟岸,如水一般的狂澜。这首诗中,正义之师奋勇征战的慷慨豪迈之情跃然纸上。
正因为此类战争诗表达的是对祖先武功的缅怀、对当代天子的颂扬,因此就战争性质而言,这些诛锄暴政、建立新朝、抗击外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
2.下层将士同仇敌忾的军歌
在古代,从军戍边被当作是万里勤王事的行动。为王事而奔走,被人们看作是臣子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诗经》中有许多战争诗表现了军士们英勇杀敌的壮志和共赴国难的豪迈。
《诗经》中表现士兵勇武精神最为突出的是秦风。《汉书地理志》说:(秦)安定北地,土郡西河,直迫近戎地,修习战备,高尚气力,以射猎为先。故秦诗曰:其在板屋。又曰: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俱行。秦处西北边地,与犬戎相接,多次与之交锋,在抗击犬戎入侵方面极有战功。故朱熹曰:秦人之俗,大抵尚气慨,先勇力,忘生轻死,故其见于诗如此。[3
]秦风中的代表诗作《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如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