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_0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探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15CZX002)、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一般项目软实力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w2014021)、2015年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面上课题大数据时代研究生教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2015Y11)的阶段性成果。
[提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的激发,关键在于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性,即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统美德所具有的文化凝聚力功能,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伦理价值观所具有的文化吸引力功能,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索革新观念所具有的文化创造力功能,弘扬科学发展观;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和谐观念所具有的文化整合力功能,构建和谐文化;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和而不同理念所具有的文化辐射力功能,培养文化自觉精神。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文化软实力;文化创新
[作者简介] 林丹: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哲学系讲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化哲学研究、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及其影响。
一 立足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和弘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也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灵魂和精髓,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在每个民族国家,统治本身和外交政策的制定都是在一种文化背景下发生的。John P. Lovell. The United States as Ally and Adversary in East Asia: Reflections on Culture and ForEign Policy. in Jongsuk Chay, ed. Culture and Lnternations, New York,1990: 89.一个国家要想把全社会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都必须有一套与其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具有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任何民族、任何国家最长久的发展动力最终源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国家文化软实力对内突出体现在民族凝聚力上,而凝聚力的强弱取决于核心价值观在国民中的认可度。 张国祚.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论纲[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54.
因此,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第一要务,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外文出版社,2014:163,211.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将构建具有强大向心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思想道德基础的塑造与不断夯实。
中华传统美德中爱国主义和自我认同是中华文化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可以提升价值观自信,增强文化凝聚力。其一,以崇尚群体利益为表现的爱国主义。一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浓郁的整体主义精神,先秦时期的荀子就提出人之生,不能无群。(见《荀子富国》)(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而牛马为用,何也?曰人能群,彼不能群也。(见《荀子王制》)这体现出强烈的群体本位意识。另一方面,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而言,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倾向于群体利益具有优先性,重视群体秩序,但仍给个体价值保留一定地位。在处理个人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时,个人应该秉持苟利国家,不求富贵、(见《礼记儒行》)苟利社稷,则不顾其身(见《忠经百工章》.)的原则。这说明,个人的命运与群体的未来发展息息相关,个人或局部的利益同集体或国家利益相比,是第二位的。孔子说过这样的名言: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见《论语卫灵公》)孟子也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见《孟子告子上》)在中国历史上,这种崇尚群体利益的共同信念,逐渐熔铸为中华民族不断前进发展的精神动力之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爱国情操即来源于此。数千年来,正是这种建立在本族认同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成功打造了和正在打造着华夏儿女的道德情怀和文化身份。这种民族基本精神能够有效鼓舞全族成员为本族利益而奉献、奋斗,使得全族民众在抵御外来侵略、维系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对台传播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oc
- 对巴尔扎克的误读.doc
- 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传统文化教育渗入探析_0.doc
- 对巴尔扎克的误读_0.doc
- 对当代中国写实油画民族性的思考_0.doc
- 对权利冲突现象的几点思考.doc
- 对欧盟未来文化建构的思考—一种对文化理念、概念与行动的表述_0.doc
- 对民族国家理论的反思研究.doc
- 审计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doc
- 寻找古羌文化的“根”.doc
- 中国行业标准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DB/T 100-2024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pdf
- 中国行业标准 GM/T 0138-2024C-V2X车联网证书策略与认证业务声明框架.pdf
- 校园周边书店阅读氛围对初中生阅读素养提升的影响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校园餐饮卫生监管与食品安全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平衡机制的法律法规完善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1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憩室治疗中的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措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