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至情人性的崇拜——明清文学佳人形象诠释
在明代末年荑秋散人的《玉娇梨》小说第5回中,主人公才子苏友白对什么是他心目中的佳人,发表了一番别具一格的见解。他说:
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
这可以代表明清文学家对佳人形象的基本认识:作为一种理想人格,佳人形象应该具有“色”、“才”、“情”三种要素,三者鼎足而立,缺一不可。色、才、情三者并存,这既是文人的自我形象的本质特征,也是理想的至情人性的文化意蕴。
那么,色、才、情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呢?
先看色。色,当然首先是外表的美丽,包括秀美的面貌、娇柔的体态等。美色本来就是男女性爱的主要触媒, 中国 早在《诗经》 时代 就有“子都”、“硕女”的美称。明清文学作品中的佳人形象,也大多有着美丽的外表和风流的体态,即首先是个美女。
虽然明清文学家往往习惯于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樱唇柳腰”之类的谀词,塑造千人一面的西施、王嫱,大多未能刻画出每一个佳人形象独具个性的美貌。然而,在他们对美色的揄扬之中,却也跳跃着闪光的时代思想火花。
例如,唐代传奇作家一般认为,“郎才”和“女貌”是男女双方相爱时各自的标准,如许尧佐《柳氏传》称:“(韩)翊仰柳氏之色,柳氏慕翊之才,两情皆获。”蒋防《霍小玉传》里李益也说:“小娘子爱才,鄙夫重色,两好相映,才貌相兼。”而明清文学家却明确地提出,无论是才子还是佳人,都必须才貌兼具,缺一不可。吴门拼饮潜夫《春柳莺序》说:
情生于色,色因其才,才色兼之,人不世出。所以男慕女色,非才不韵;女慕男才,非色不名。二者具焉,方称佳话。
明清文学家首先充分肯定人情必好色,说:“美色当爱也,美色而不爱,非人情也。”(天花才子《快心编》)而且他们还认为,美色不仅仅是倾国倾城的相貌,更是美好的内才与中情的显现:“人只患无才耳,若果有才,任是丑陋,定有一种风流,断断不是一村愚面目”(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佳人的美,不仅仅在于娇美的相貌,更在于丰赡的才情,即使相貌略逊一筹,若才情洋溢,也能形之于面目,流之于体态。明清文学家的这一认识无疑比唐传奇作家大大前进了一步。
所以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瑞云》篇中写道,像瑞云这样貌美才高的女子,即使相貌由美变丑,“蓬首厨下,丑状类鬼”,才子贺生也不因此鄙弃她,反而说:“人生所重者知己。卿盛时犹能知我,我岂以衰故忘卿哉!”这事使和生深为感动,赞叹道:“天下惟真才子为能多情,不以妍媸易念也。”才子之所以能做到“不以妍媸易念”,正因为超越皮相之美丑,而关注内在的才情。由于具备了才情的内蕴,明清文学作品中佳人形象的美色便赋予一种准宗教的圣洁色彩,与只有“肉”没有“灵”的世俗的美艳判然而别。
次看才。中国有一句古训,说是“女子无才便是德”。所以人们往往认为女性舞文弄墨,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连才华横溢的女性自己也往往这么认为。例如,唐代进士孟昌期的妻子孙氏,有一天突然将代夫创作的诗稿焚毁,说:“才思非妇人事。”(《全唐诗》卷七九九)到明清时期,“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仍然像一把利剑悬在妇女的头上。如清代长洲人韩韫玉,“少承家学,博极群书,病殁前取稿尽焚之,曰:非妇人事。”(施淑仪《清代闺阁诗人征略》卷二)所以,在曹雪芹的《红楼梦》小说中,素有大家规范的薛宝钗,虽然才华出众,博览群书,却一再劝告姐妹们,吟诗作赋不是闺中女子的正业,有工夫还是多做点女红才是。
尽管凛冽的寒风一直剥蚀着女子的才华,但是在明清时期,对才女的肯定和称扬,毕竟已经冲破“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渐渐形成风气了。明万历间谢肇浙在《五杂俎》卷八中,一反成见,认为历代史书中的《列女传》只收贞、节之类的妇女,成了“烈女传”,这是不合适的,应该将“才智”、“文章”之女也列入传中。清顺治间鸳湖烟水散人在短篇小说集《女才子书》中,对什么是“美人”更提出了新颖别致的看法。他认为,“色庄语寡”者,未足为“艳”;精于女红,而不读书、不会吟咏者,不能称“雅”;行坐不离绣床,不会“倚栏待月”,怨春伤时者,不为有“韵”。这样的美人,“形如木偶,踽踽凉凉”,“大失风流之致”,算不得真正的美人。真正的美人应该是:“贤也,智也,韵也,斯为上也”;“胆也,识也,是其次也”;“情也,又其次也”。而最完美的美人,应该是“胆识和贤智兼收,才色与情韵并列”。
正是在这样的 社会 文化氛围中,佳人必为才女,无才不是佳人,成为明清文学作品的一个普遍现象。佳人之才,主要是一种“文人之才,诗人之才”:
此种才,谓出之性,性诚有之,而非性之所能尽赅;谓出之学,学诚有之,而又非学之所能必至。盖学以引其端,而性以成其灵。苟学足性生,则有渐引渐长,愈出愈奇,倒峡泻河而不能止者矣。(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现代城市生活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利用_0.doc
- 现代性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_0.doc
- 现代科学研究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doc
- 现代阐释的困惑-《中国文学理论》对古代文论的现代阐释.doc
- 现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的路向:话语创建——现当代中国文艺学学科建设的先验批判_0.doc
- 珠宝首饰设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功运用.doc
- 瓣蒙包装设计中的民俗元素.doc
-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写作指导.doc
- 生者对死者的微笑.doc
- 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学生的行为_0.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