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笑而痛苦的灵魂——顾城诗作中的死亡意识
微笑而痛苦的灵魂——顾城诗作中的死亡意识
【摘 要】顾城作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在九十年代初的杀妻自缢事件对整个文坛和 社会 都产生了很大 影响 ,文坛因此众说纷纭,其死亡原因也因此成了一个神秘而难解的谜。本文正是从不同侧面在诗人逝去十余年后试着客观公正地解开这份神秘,并引用大量的诗歌,具体 分析 死亡意识在其诗作中的表现,以求给这场悲剧一个更合理的诠释。
【关键词】顾城;创伤;无我思想;双重人格;死亡意识
1993年10月10日,法国国际广播电台、路透社发自威灵顿消息称:当代 中国 诗人顾城,在奥克兰市激流岛[1]自家门口杀死妻子谢烨,然后在门前的树上上吊自杀。杀妻自缢事件之后,国内文坛一片哗然,哀悼者有之,愤然怒骂者有之,更有甚者,还要除他“诗”与“人”之名,说“人都不会做,做坏做恶了,还谈什么诗人?天才与童话更让人反胃”[2]。当然我们不应认为他是诗人就可以杀人,也不应因为杀人就否定一切,我们应该在了解真相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找出悲剧之后的真实原因,毕竟他首先是诗人,最后才是杀人犯,不能因为杀人而抹煞他在中国 现代 诗 发展 中做出的贡献。
曾有 研究 者对顾城的诗歌按不同的时间段分为三个时期,名曰“前童话时期”、“中童话时期”和“后童话时期”。在我看来,仅凭舒婷的一首《童话诗人》就作这样的划分实有牵强附会之嫌。从顾城早期诗歌来看,如舒婷诗中所描写的,“你的眼睛省略过/病树、颓墙/锈崩的铁栅/只凭一个简单的信号/集合起星星、紫云英和蝈蝈的队伍/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童话诗人之名的确名副其实,舒婷写于1980年的《童话诗人》也正是对诗人早期作品的 总结 概括。从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中期以后,也就是按顾城自己划分的“反文化的我”与“无我”状态时期,因为在生活中经历了太多的挫折和无奈,诗中一些灰色的意象,如“墓地”、“死亡”、“黑夜”、“杀人”等开始频频出现,并在后期诗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此时的诗人已不再是那个“向没有被污染的远方出发”的童话诗人了。
我们先看一下顾城是如何看待死亡的。1980年写的《 简历 》,“我是一个悲哀的孩子/始终没有长大……一片淡漠的烟中/继续讲绿色的故事/我相信我的听众/——天空,还有/海上迸溅的水滴/它们将覆盖我的一切/覆盖那无法寻找的/坟墓,我知道/那时,所有的草和小花/都会围拢,在/灯光暗淡的一瞬/轻轻地亲吻我的悲哀”。1981年写的《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没有谁告诉他们/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都不能远去/远离即将来临的黑夜/死亡是位细心的收获者/不会丢下一穗大麦”,把生命比作麦子,把死亡比作收获者,很有创意又十分妥帖,看似洒脱之后却隐藏着世人不能逃脱死亡的无奈,而诗人又以“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为题,以此作为生与死的背景,更是匠心独具。《遗念》“我将死去/变成浮动的迷/未来学者的目光/将充满猜疑//留下飞旋的指纹/留下错动的足迹/把语言打碎/把乐曲扭曲//这不是孩子的梦呓/不是老年的游戏/是为了让一段 历史 /永远停息”。《不要在这里踱步》中,“梦太深了/你没有羽毛/生命量不出死亡的深度”,死亡是短暂的生命的终结,把生命引向另一个世界,生命当然量不出死亡的深度。1986写的《墓床》,“我知道永逝降临/并不悲伤/松林中安放着我的愿望”,诗人此时已到了“我不再有梦,不再有希望,不再有恐惧”的境界,对永逝(也就是死亡)的降临并不悲伤,这是一种麻木还是超脱?“人时已尽/人世很长/我在中间应当休息”,诗人已把死亡看作是生命的一部分,人时虽尽人世却很长,而人时只是漫长的“生”的一个段落,把死亡当作我在中间的“休息”。在顾城的《古意200首》旧体诗中,也有两首(《生者不测》《绝字》)直接谈到了关于生死,“生者不测,死者不为”,“生也平常,死也平常”,诗人此时看待生死早已超然物外了。所以,总的看来,诗人是不惧怕死亡的,甚至还给人一种“视死如归”的感觉。
1985年创作的《丧歌》,“敲着小锣迎接坟墓/吹着口笛迎接坟墓/坟墓来了/坟墓的小队伍/戴花的/一小队坟墓”,敲着小锣,还要吹着口笛,连走向坟墓时都不忘记一份浪漫,一个“迎”字似乎表现出诗人对走向坟墓的迫不急待,悲凉的场景却用看似热闹欢庆的手法来写,使这丧歌让人感觉有一种透心的悲凉。《春天死了》(1986年),“还有什么要说/还有什么能说/春天死了/她没有悔过/沉没的大地上/漂满花朵”,花朵本应在春天开放,现在却沉没在大地上,成了春天的尸体,“还有什么要说/还有什么能说”,是什么事又让诗人如此无奈?心境如此暗淡?诗人写这首诗的背景我们不得而知,所以不能妄加推测,只能看到沉没的大地上,春天死了,只能看到漂满花朵的大地上,有作者的无奈和暗淡的心。
在1986年创作的《火葬》中,在诗人眼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PA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原因-从人的行为路线分析_0.doc
- 女权主义评论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女性.doc
- 1986年清史研究概况.doc
- 如何使广播新闻现场报道做到更完美.doc
- 如何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doc
- 如何引导中学生阅读古代文学作品.doc
- 如何引导高中生品读唐诗宋词.doc
- 如何指导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doc
- 如何指导学生的文学评论写作_0.doc
- 如何提炼网络新闻标题.doc
- 2025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所属在京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5年01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公开招聘1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doc
- 2024黑龙江省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市场化选聘1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汇明光电秋招提前批开启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审计部公开招聘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吉林省水工局集团竞聘上岗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首发(河北)物流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3国家电投海南公司所属单位社会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4湖南怀化会同县供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9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2025上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