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整理.ppt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整理.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废品管理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分析整理

事件背景 事件背景 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垃圾处理面临着严峻的经营环境: 1.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运动兴起,使生活和工业垃圾总量锐减,废品管理公司处理的固体垃圾呈下降趋势。 2.经过了近20年的快速发展,美国的垃圾处理市场进入了成熟时期,同行业竞争激烈,收购扩张费用飙升。 事件背景 3.垃圾掩埋场地费用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 4.提留的环境储备因日以严厉的法律要求而居高不下。 事件背景 事件背景 这些特别的注销费用与名目繁多的准备金项目有关,包括清理旧垃圾掩埋场准备,药品废物处置准备,石棉清理准备,危险品清理准备,废品处理国际业务转让准备等等…… 事件背景 在经历了20年(1971-1991)持续增长的同时,废品管理公司的股价却史无前例的连年暴跌,投资者期望的回升一再落空。 事件背景 时隔几年后的1993年,《华盛顿邮报》便直言不讳地称它“看起来更像是垃圾”. 事件背景 但是机构投资者无法忍受滚雪球般的股票贬值损失,频频施加压力,以各种方式要求公司管理当局采取必要措施挽回颓势,有效提升公司价值。这些努力似乎得到了回报,1995年开始,股价走出困境。 事件背景 事件背景 东窗事发 1997年7月,在机构投资者要求更换高管人员的一片呼声中,废品管理公司聘请罗纳德.勒梅为新任CEO。勒梅一上任,便对废品管理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大清查、10月,清查稍有眉目时,勒梅宣布辞职;事后他称废品管理公司的会计处理十分怪异。值得庆幸的是,会计清查没有因勒梅的离任而终止,勒梅的突然离任使废品管理公司陷入了空前的危机,加深了华尔街对废品管理公司经营业绩的猜疑。在废品管理公司混乱不堪的困境中,素有“危机处理专家”之称的通用电气公司前CEO罗伯特·米勒临危不惧,毅然出任废品管理公司的CEO;米勒上任后,除了着手缓和废品管理公司与华尔街的紧张关系外,还聘请美国证券委员会(SEC)前主席罗得瑞克·希尔斯担任审计委员会主席,彻查废品管理公司疑云密布的会计记录。1998年2月,投资者翘首以待的调查结果终于公布了。废品管理公司承认,在1992至1996年以及1997年前三个季度,虚增利润总额17亿美元(净利润为11.06亿美元),同时宣布将在1997年计提17亿美元的资产减值准备。SEC立即宣布对这起在当时美国最大的利润操纵舞弊案展开调查。 东窗事发 1998年3月30日,废品管理公司向SEC报送了1992至1997年前三个季度重编的合并财务报表,对原报送的同期报告中财务报表各明细项目进行重分类和重报,与重编后报告净利润相比,同期原报告虚报利润11.06亿美元,虚报比例达34%。可见,废品管理公司1992至1997年前三个季度的“辉煌经营业绩”,主要是依靠弄虚作假炮制出的财务数据堆砌而成的。那么,废品管理公司到底采用什么舞弊手法逃过监管部门和安达信的“法眼”的呢? 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 舞弊者只是废品管理公司高层的一小部分人而已,但为了防止其他雇员对舞弊可能持有异议而夜长梦多,这一小部分人秘而不宣的操纵了舞弊全过程。 东窗事发 东窗事发 在开始舞弊之初,废品管理公司的管理当局大大提高了安达信审计服务报酬,并建议安达信的主审计合伙人通过提供“特别服务”赚取额外的咨询收入。在审计的过程中,安达信的注册会计师、项目经理、经理、合伙人每年都发表了废品管理公司许多不适当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将这些误报、错报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量化。 东窗事发 并要求资产管理公司予以再更正,但都遭到废品管理公司当局的拒绝。根据审计准则的要求,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注册会计师提出的重大审计调整,注册会计师应当发表否定意见或者保留意见。然而,安达信为了不失去这个为其带来丰厚审计和咨询收入的客户(1991~1997年间,共收取750万美元审计费,1780万美元的咨询费),在明知废品管理公司的财务报表严重失真的情况下,仍为其签发了标准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舞弊手法分析 (三)利用预算程序和高层调整进行盈余管理 在财务舞弊期间,每年的实际调整额远超过了预算的调整额。从1992年第一季度到1997年第一季度的21个季度中,就有14个季度是由管理当局武断地利用高层调整,使其向外报告的盈利与内部预定的盈利目标或华尔街的盈利预期保持一致。高层调整的次数、金额也随着持续时间的不断延长而日益增加。从1992年第一季度到1997年第一季度的21个季度中,就有14个季度被管理当局利用“高层调整”,使其向外报告的盈利与内部预定的盈利目标或华尔街预计的盈利保持一致。 舞弊手法分析 (四)编造篡移分录,掩饰造假行为 为了改善或平滑报告期间的经营毛利,粉饰对外报告经营业绩及其结构的趋势变动,并掩饰滥用的高层调整,废品管理公司的管理当局通过编造所谓的“篡移分录”(Geography Entrie

文档评论(0)

chenche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