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中期考试题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中期考试题讲解要点

选择题答案 1D 2B 3C 4C 5A 6D 12C 13C 14C 15A 1.D (D项,误将结果当成原因。选项说的是埃博拉病毒难“破”导致的结果而非原因) 2.B (B项,未然变已然。文章中是“至少一年内不会出现”,选项中变为了“攻克这一难题成为可能”) 3.C (C项,表述绝对化。原文是“有些患者仍有机会康复”) 4.C 5.A 【解析】一个皇帝的年号可以有一个乃至多个。 6.D 【解析】“每次出战”不准确,“识者多之”的“多”为“赞许”之意。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芳知其诈,用百骑薄伏所,三分其军锐,以次击之。(5分) 答案:马芳了解敌人诡计,用一百骑兵迫近敌军埋伏的地方,将精兵分成三部分,依次攻击敌人。 (关键字词:“薄”、“军锐”、“以次”各1分,句子通畅2分) (2) 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5分) 翻译: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 (“寻”1分,“除”1分。“东宫”1分,“陨首”1分;语意1分。) (1)诗中哪些地方具体体现了题目中的“顿凉”?【参考答案】前三句体现了“顿凉”:“如约不须催”,秋天如约而至,说来就来;“两快哉”,风雨迅疾到来,天气瞬间变凉;“暑光如寇退”,暑气像盗寇逃跑一样迅速消退. 【评分示例】 一:诗中的首联中描写秋天如期而至,风雨飞快而来,体现了夏末秋初的景象。秋不催自来,吹散了夏天的闷热。 二:①秋天如期而至,忽然间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下来。②风雨同时到来,让诗人感到畅快 三:①秋天如约而来不需催促,雨声风声都轻快地响起,体现了“顿凉”。②夏日暑热像贼敌般惊退,体现了“顿凉”。③我预测明天会更冷,晚上的云混作一团,像乱山。 四:秋天如期而至,风雨齐来,夏天的暑气像敌寇一般退出。暮云聚集想要刮风下雨。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通过写秋天风雨到来,暑气消退,表达了诗人对天气“顿凉”的喜悦之情;诗人不在意晚年暮景的到来,饮酒、作诗、读书,体现了乐观、豁达的情怀。 示例一:首联写秋天匆匆而至,颔联亦写暑光退去,写出了对秋天凉爽的喜爱;颈联凭酒作诗,凭书度日,后文再写诗人相信明天天气“更凉”,抒发了作者的洒脱乐观之情。 示例二:诗的前两联描述了酷暑刚过,秋凉将至的闲适惬意;由于天气渐好,作者病弱的身体也投入诗作当中,表达了作者豁达的心境。 示例三:诗歌通过写秋天如期而至,夏天炎热退去,诗人饮酒作诗感到无比舒适,表达出诗人生活的悠闲自得以及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示例四: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到来将暑气吹散,表达了诗人对秋来的喜悦之情;通过写酒杯触动诗情、打开病眼读书、及透过云朵卜出明天天气更凉,表达的对生活的乐观。 二、对材料片面和错误的读解 1.从“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的方向立意的,应视学生行文的情况评分,如果行文能紧扣原材料,并凸显“走自己的路”这层意思,内容可判二等;如果未能扣紧原材料,行文过多地突出“让别人去说”这层意思,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2. 从“变通”的方向立意的,视行文情况,内容可判在三等中至二等下。 3.从“外表美与内在美”“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倾听父母的教诲”的方向立意,内容可判三等。 适于己方为最好,于个人如此,于民族国家亦如此。近代欧美因资本主义而雄起,国人便学之,但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却也未能让中国走上富强,直到马克思主义燎原古老华夏,中华民族才重新奋起。适于己才最好,适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才是我国最好的选择。 而三年灾荒,十年文革,中国又来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一代伟人邓小平为中国点燃了前进的明灯,中国摒弃了苏联的模式,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改革开放之路,而三十年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最好的选择! 人于世间寻寻觅觅,终需各取所需,然留一份坚持与清醒,牢记万物之中适于己才是最好。并为寻觅适于己不懈奋斗,如是,才能实现自身价值。而此理,于个人,于社会,于国家,岂有异乎? 评语:该文为一类文。立意切合题意,观点准确,并且全文紧扣“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这一观点展开,文章中心突出;文章选择刘翔、弘一法师、李煜以及中华民族近、现代以来直至改革开放之路为材料,可谓材料丰富,而且从个人到国家民族,形成了递进关系,思路通畅,气魄宏大。文体特征明显,结构严谨,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议论文。语言有文采。不过,个别语言有些生涩。 【范文】 贴近灵魂舒适处 爱反穿袜子的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