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库区.docVIP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丹江口库区

丹江口库区:半个世纪两次大迁徙 “舍小家,顾大家。”江成华的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语气中掺杂了一份难以名状的情绪。 3月25日,他刚刚签订了一份关于移民搬迁的合同。几天之后,他就要离开故乡,举家迁至湖北宜城邓林农场。 作为丹江口库区的一名普通百姓,江成华只是33万移民中的一位。在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之后,命运的指针将他们的人生指向了另一地方。 移民一直被视为政治中的“政治”,南水北调移民工程的进度快慢,甚至可以左右北京市民何时喝上一口丹江口水库的清水。 尽管过程艰难,但毕竟已经开始。这一方面取决于移民政策的人性化,一方面取决于移民群体服从于大局的思想意识。 丹江口库区,半个世纪,两次大迁徙,不一样的历程,折射中国移民由粗放到细化、由野蛮到文明的进化路径。 怀家沟村的一个下午 江成华终于签了4份移民合同。这个下午,记者见证了怀家沟村的若干细节。 3月25日下午1点,张光荣、曾国平、郭勇、赵奎4位移民干部来到江成华的家中。每个人手里提着几个纸袋子,装满了资料、合同。 这天,村民江成华终于提笔在合同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同意搬迁。合同共有4份,分别关于外迁安置、线上资源补偿和土地解除、安置销号。签了合同,意味着江成华在怀家沟村赖以生存的所有资源,包括户口,都没有了。 4份合同中,外迁安置和线上资源合同属于给江成华的补偿。其中,外迁安置补偿合同显示,江成华将获得移民补偿资金74053.76元,江成华一家应在3月31日拆除旧房外迁安置,同时可获得每人2000元的现金奖励。江成华有11.22亩线上挂果橘园,按6212元/亩的标准,获补偿69698.64元。 这并不意味着江成华就可以拿到这么多现金。因为,在安置地湖北宜城邓林农场二分场,江成华建了一栋两层楼的房屋,每层楼房88.47平米。根据政策,国家对房屋补偿费用不足人均24平米砖混房屋补偿标准的移民户进行差额补助,江成华可获建房困难补助5477.67元,其余超出的面积部分需要他自己掏钱。 172米线,就在江成华房屋后面的山坡上。这是丹江口大坝加高之后的蓄水高度。怀家沟村是丹江口市均县镇库区边的一个村庄,全村共1300余人,因为南水北调,需要搬迁194户812人。 走进怀家沟村,颇费了一番脚力。道路坑洼不平,记者所乘坐的四轮驱动越野车最后不得不中途停车,大家都下车步行。年久失修的道路和沿途摇摇欲塌的土砖房屋,表明了怀家沟村的特征:这是丹江口库区典型的移民村庄。 事实上,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长江委就派人在库区测量水位,划下172线,随后下达停建令。时间仿佛在这里停滞,近二十年来,“移民”两字悬在库区百姓头顶。 江成华的房屋外面糊着泥巴,家里也没什么值钱的物品,显得非常破旧。而近邻杨云中的家更不乐观:一面墙向前突出,几根大树形成支架,顶着它,树干中部再吊上数块篮球大小的石头,以此来延续房子的寿命,爬满四周的裂缝,可以伸进拳头。 “迟早要搬走,几十年都没有修过,”杨中云解释说:“这套房子年龄超过了我的婚龄,现在,我最大的女儿都满25岁了。” 村里的小学教室依旧还在,只是人去楼空,孩子们都搬到了镇上,现在,只有几户房屋更为糟糕的住户,在教室安家。 这个下午,怀家沟村即将搬迁的村民正在忙碌。70岁的罗金才正在做一张床板。60岁的江春林也在家整理行装,忙了一整天,大量的木板被捆扎起来,“要带过去烧”。 41岁的江正芬在晒着太阳,织着衣物。门前摆放一堆木椅,散发着一股桐油气味。江说,因为要迁入的邓林农场位于平原地带,木材比较贵,爱人李来平特地打了20把木椅,准备带往新家。 “你看,有个啥子嘛?”江正芬向记者指着自己的家,她称它为“棚棚”。早在五六年前,江正芬家的土砖屋就倒了,只剩下一面墙,两边用树干顶着。江家没房住了,才在旁边盖了这个不过十来平米的小“棚棚”当卧室。里面非常简陋,唯一值点钱的东西是一台电视机,还是1992年买的。 一张床板,一个小木柜,一台电视机,20把木椅,这几乎就是她一家将要带往安置地的全部家当。 争议与解决 村民的普遍心态是多争取一点补偿,在测量、登记时发生争议在所难免。线上与线下补偿争议得到解决,亦是移民得以推进的重要方面。 怀家沟村1组45户村民的移民事宜,由丹江口市国土局和编办5名工作人员包片。 移民干部张光荣说,三峡移民平均每户要跑100趟,他们这里,一户要跑50趟。算下来,平均一天要步行60公里。 进驻怀家沟村后,他们首要的任务是与搬迁户签订建房合同。在安置地,搬迁户需要自助建房,同时,抓阄选房。 在张光荣看来,62岁的江成华算是好说话的,属于“识大体、顾大局”的村民。2009年6月18日,江成华签订了建房合同。紧接着,张光荣等人开始测量江家171米线下线上(注:蓄水线为170米,测量时抛出一米风浪线,但房产量到172米)的资源实物,并一一进行登记。 这是一项相当繁琐的工作。张介绍

文档评论(0)

精品报告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