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各时期的行政伦理文化精品.ppt

第二章:中国古代各时期的行政伦理文化精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中国古代各时期的行政伦理文化 第一节:春秋战国时代的行政思想 第二节:秦汉时期的行政思想 第三节: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思想 第四节:隋唐时期的行政思想 第五节:宋元时期的行政思想 中国传统行政伦理发展的历史过程 起源时期:上古三代,夏商周-2100—-771 奠定和形成:先秦时期,春秋战国-770—-221 具体应用和发展:秦汉隋唐时期-221— 580 成熟阶段:宋元明清时期960-1911 一、中国传统行政思想的基本特点 (一)强调尊君 尊君思想是古代行政管理的首要原则。基本内容: 君王是上帝在尘世的化身,是天子,是九五之尊; 君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君权神授; 君权是绝对的。帝王对于土地、财富具有独占权,对子民拥有操纵权。具有最高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君权是政治安定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二)主张重民 重民思想的核心内容是:承认民众对整个政治体具有重要作用;强调施政要顺乎民情、民意,实行爱民、利民、富民、恤民政策。具体内容有: 民是国家政治统治的基础。 民心向背是政治兴衰成败的根本原因。失民必定亡国灭身。(得民心者得天下) (三)重视治吏 通过治吏,有效管理行政事务,实现君对臣的统治。 1.尊贤任能。选官制度:军功爵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选官的标准:德才兼备(有德有才, 精品; 有德无才, 次品; 无德无才, 废品; 无德有才, 危险品) 2.严考课、明赏罚。考察表现、督课计划。唐朝考课法,明朝考成法; 3.强化监察。监察机构逐渐完善; 4.褒廉惩贪。即反腐倡廉。 古代的选官制度 1.西周实行世卿世禄制度,社会阶级分明。管理国家由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分级负责。而各阶层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稳定的制度开始崩溃,于是有“客卿”、“食客” 。 2.秦朝逐步引入军功爵制。秦统一后军功爵发展成为一套完备的二十级爵制。凡有爵者,均可据其爵位高低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秦政府重视军功爵制的贯彻落实,“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管理、评议、颁赐军功爵的机构。 3.汉代的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后者是中央和地方官府向社会征辟人才。 4.魏文帝时建立了九品中正制。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之权,由地方官改由中央任命的官员负责。 但是,九品中正制始终是由地方官选拔人才。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不但堵塞了民间人材,还让世族得以把持朝廷人事,影响皇帝的权力。 5.科举制度。隋代开始实行,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298年。1905年9月2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就是科举制的前身,中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以“四书五经”为准的八股文。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代的行政思想 一、孔子的政治与行政伦理思想 二、孟子的性善说与仁政主张 三、商鞅的耕战与法治思想 四、韩非的法治思想 五、老子无为而治的行政思想 政治思想流派划分 按政治态度可分为三类: 1、复古或保守的政治态度(儒墨) 2、积极适应新的时代 趋势要求的政治态度(法家) 3、悲观而抗议的政治态度(道家) 按思想的内容可分为四派: 1、人治派(儒墨) 2、礼治派(儒家) 3、法治派(法家) 4、无治派(道家) 一、孔子的政治与行政伦理思想 兴办私学(在孔子三十岁时,他开始在民间创办私学,始教于阙里,并以小型学术团体的形式,开始了儒家学派早期的学术活动 ) 整理典籍(《春秋》《诗》 《书》《礼》等) 创建学派(儒家学派)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 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 1.以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 2.崇尚礼、义; 3.仁、义、礼、智、忠、孝、信、爱、和、中等,是儒家基本概念和范畴; 4.宗师孔子。 (一)孔子以“仁礼” 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孔子注重人事,把社会与人作为认识和研究的对象。其政治思想重心也正是立意于重整崩坏失范的社会秩序。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礼:贵贱有等,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