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论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论文.doc

  20世纪的《周易》古史研究论文 ..毕业 摘要: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本世纪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形成了《周易》古史学派。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从发掘《周易》中的历史故事到视《周易》为史书、从片段感想发展到完整体系的历程,讨论了不同阶段《周易》古史研究的特点和价值。 主词:《周易》;古史观;20世纪 20世纪以前的《周易》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占筮、义理、象数、考据四大派别。20世纪《周易》研究中最为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一些学者先后从古史角度研究《周易》,由此而在传统易学领域之外开辟了一条研究新路,形成了易学第五大派别:古史学派。 本世纪《周易》古史研究得益于《易传》的启示,这种启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易传》将《周易》的著述背景确定在殷周之际。《系辞》说:“《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毕业,其有忧患乎?”又说:“《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这里所说的“中古”是指商周之际,“当文王与纣之事”指的是殷纣王拘文王于羑里之事。《系辞》认为《周易》中充满了深沉的忧患意识,卦爻辞中多有危惧之辞,这应该与周文王被幽囚的困窘经历有关。《系辞》运用“其”、“耶”这些犹疑猜测之辞,还不敢说《周易》的作者就是周文王。后来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把这一层意思给挑明了:“西伯盖即位五十四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史记·太史公自序》也说:“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既然《周易》作者是周文王,那么它的著述时代就是在殷周之际,这启示后人从《周易》中寻找殷周之际历史的踪迹。二是《序卦》从前后因果角度解释《周易》 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其中包含着作为历史最重要因素之一的时间观念。《序卦》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里所说的天地、万物、男女、夫妇、父子、君臣、上下、礼义的产生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内在关系上因果相承,在发展趋势上则呈进化倾向。《序卦》讲各卦之间因果顺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相因关系,例如有了代表天地的《乾》、《坤》两卦才有万物,有万物才有代表物之始生的《屯》卦。另一种是相反关系,例如《泰》卦象征亨通,但事物亨通到极点就要向对立面转化,所以《泰》卦之后是象征闭塞不通的《否》卦。《易传》虽然指出了《周易》的著述背景以及各卦之间的因果联系,但这并不是说从从《易传》就已经开始了古史研究,因为《易传》阐释的重点不在史而在义理,它所强调的是圣人演《易》的博大精深,这与战国秦汉之际儒家神化五经的学术大趋势是彼此一致的。《易传》中的这些文字启示后人以史证《易》或在《周易》中寻找历史故事。例如宋代杨万里《诚斋易传》、清代包世臣《周易人事疏证》、查彬《湘芗漫录》、易顺豫《易释》等都是走的以史证《易》的路子。清代学者章学诚甚至大胆地提出“六经皆史”的著名观点。 本世纪20年代,以顾颉刚为代表的古史辨学派认为古史是层累地造成的,对西汉以前的古史进行考辨,《周易》这部古籍也在他们辨伪的视野之内。他们考辨的重点是要推倒汉以后形成的伏羲画卦、神农重卦、周文王作卦爻辞、孔子作《易》十翼的易学系统,认为必须把古书的本身问题弄明白,然后才能把它作为信史材料,这是研究古史的初学工作。顾颉刚指出《周易》中存在一些历史故事,诸如《大壮》《旅》卦中的王亥丧牛羊于易是指殷先祖王亥在有易被杀之事,《既济》《未济》卦中的“高宗伐鬼方”是记述殷高宗讨伐西北少数民族,《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帝乙嫁妹给周文王,《明夷》卦中的“箕子之明夷”是指箕子佯狂、为奴之事,“箕子之明夷”译成白话,就是箕子的晦气,《晋》卦中的“康侯用锡马蕃蔗”是指卫康叔善于畜牧等等。顾颉刚根据这些历史故事而推定《易经》不是周文王所作而是周初作品,作者为掌管卜筮的巫史之流。顾颉刚感到遗憾的是《易经》中没有尧舜禅让、汤武革命、封禅、观象制器的故事。1余永梁从风俗制度和史事两个方面研究《周易》,他认为《屯》、《睽》卦反映了商周时期的掠婚风俗,《逐》、《损》卦记述了古代臣妾奴 隶制度,《损》、《益》卦中“或益之十朋之龟”反映东周以前的货币制度。此外在卦爻辞中还可以找到周代郊祀礼、丧礼、聘礼、朝礼、宾礼以及宗法制的礼俗。关于《周易》中的史事,余永梁指出《泰》、《归妹》卦中的“帝乙归妹”是指商王嫁女给周文王,《随》、《升》卦中的“亨于西山”是指周文王在岐山宴亨,《震》卦“震惊百里”记文王开国情形,《既济》卦中的“西邻”是指西周,“东邻”则指殷朝,以上均为卜官记文王之事。其它如《师》卦中的“大君”疑指周公,《蛊》卦中的“不事王侯,高尚其事”疑指伯夷叔齐之事,《屯》卦“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