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docVIP

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摘 要:目的:了解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的发生消长规律以及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5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各个时期Q型烟粉虱的数量,并运用生物数学的方法进行运算统计。结果:在烟区种群的消长成单峰型,10%吡丙醚+25%噻嗪酮+10%烯啶虫胺、0.6%印楝素、1.8%阿维菌素3种试剂防治效果较好。结论:陕北烟区Q型烟粉虱全面暴发在8月份,建议在8月前采用1.8%微生物源的阿维菌素和0.6%纯植物源的印楝素试剂进行防治 关键词:烟粉虱;虫口减退率;暴发期;防控措施 中图分类号 S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81-03 Abstract:Objective:This paper is to study population dynamics of Q Bemisia tabaci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in Shanbei region. Methods:Taking the sample method using five point survey the number of Q Bemisia tabaci and to count on the collection by using the method of biological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Results:the population fluctuation curve of it in the wild is a single peak and 10% pyrazole propyl ether+25% thiamethoxam oxazine ketone+10% ene worm amine,0.6% neem element,1.8% abamectin three reagents prevention effect are good. Conclusion:Q Bemisia tabaci full-blown in August,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microbial source in August with 1.8% abamectin and 0.6% pure plant source of neem reagent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ey words:Bemisia tabaci;Population decline rate;Outbreak period;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 烟粉虱,学名Bemisia tabaci(Gennadius),属半翅目、粉虱科,首先于1889年在希腊的烟草上被发现,1905年由于烟粉虱在南亚地区棉花上的危害而引起极大的重视。20世纪70年代中期烟粉虱的生物型、多样性、物种鉴定的提出和传播,使其成为一种世界范围内的灾害性昆虫[1] 我国最早于1949年记载烟粉虱,最早分布于江苏、福建、广东等沿海一带,接着在云南、河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相继被发现[2]。20世纪60年代就有报道烟粉虱为害棉花,但20世纪是危害轻微,并没引起重视[3],但20世纪80年代前期沿海和内陆多地暴发成灾[4]。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地区烟粉虱成灾,给烟草、蔬菜、棉花等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查明其种类和生物型,对研究其暴发特征、发生规律和控制技术具有重要意义[5-6]。1996年朱国仁依据形态学特征[7]和选择寄主种类的不同得出鉴定结果,江苏省严重发生为害多种烟草的粉虱为烟粉虱[8],而不是温室白粉虱,与此同时在山西棉花上也发现大量烟粉虱为害棉田和烟田[9]。随着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温室的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烟粉虱在棉花上的危害逐年加重。2003年和2005年,河北部分棉区烟粉虱大发生,棉区平均减产10%~20%,部分地区达50%以上[10]。转基因棉花的大面积推广也是棉田烟粉虱数量增加的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与常规棉田相比,转基因棉花中的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种群数量显著降低,而盲蝽象、棉蚜、烟粉虱等非靶标刺吸式害虫种群数量显著增加[11]。实验室条件下,转基因棉花更有利于烟粉虱的生长发育和繁殖[12] 近年来,烟粉虱在延安地区对烟草危害越来越严重,导致烟草产量连年大幅度下降,有的地方甚至绝收,严重挫伤了农户的积极性。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烟粉虱在生物学、生态学及发生规律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防治措施和技术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内对烟粉虱的研究报道主要集中在广东、河北[13]等地,对延安烟田烟粉虱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烟田里的烟粉虱为研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