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盗窃、抢劫、诈骗、性犯罪、暴力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盗窃、抢劫、诈骗、性犯罪、暴力分析

第五章 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心理分析(上) 内容: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第二节 暴力犯罪心理 第三节 性犯罪心理 第一节 财产犯罪心理 定义:是指以非法手段侵占公私财产和谋取经济利益的犯罪行为 内容: 侵犯财产罪中的各种犯罪行为,如抢劫、盗窃、诈骗、侵占单位财产等 金融诈骗中所列的各种犯罪行为 贪污贿赂罪中的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其他贪利为动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通过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而获得财产利益的行为,如绑架 2、财产犯罪的特征 财产犯罪暴力化趋势明显 作案手段与形式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白领中的财产犯罪突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案件不断增长 金融犯罪危害严重 主要形式:盗窃、诈骗、抢劫 二、盗窃犯罪心理 定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产的犯罪行为 规定的盗窃罪犯罪“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北京市的标准为“1000元、10000元、60000元”, 江西省、安徽省为“1000元、10000元、50000元”, 福建省、浙江省为“2000元、20000元、100000元” 盗窃的分类 偷窃:犯罪人和被害人不直接接触,根据犯罪人与被害人的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内盗、外盗和内外结合。 扒窃:犯罪人与被害人直接接触,即采用掏兜或割包的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务的犯罪行为。 1、盗窃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 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的矛盾 缺乏羞耻心,道德和法制观念淡薄 家庭教育不当(幼年小偷小摸) 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疏于防范,管理存在漏洞 销赃渠道通畅 2、盗窃犯罪的心理特征 1)消极错误的认知:对钱财的追求(物质利益首位)和自私;,对法律的评价和法律对行为的调节控制能力存在偏差,侥幸心理严重,对被害人“去人性化” 2)情绪情感特点:“做贼心虚”,紧张、恐惧+兴奋,初犯、偶犯留下痕迹较多,惯犯情绪不明显。大部分情感冷漠、自私、无同情心 3)意志特点:(初犯、偶犯)机会型-意志力薄弱,(惯犯)预谋型-意志力强 4)个性心理: 需要与动机: 追求享乐:物质、生理需要为主,需要结构畸形 积敛财富 特殊需要:需要在于特定对象本身 经济困难 寻求刺激:偷来的东西常被遗弃或销毁 缓解压力 性格与习惯:性格懒散、好逸恶劳,有些胆大心细,冒险性 能力:盗窃能力较高,如开锁,计算机能力等 2、盗窃犯罪的行为特征 共通特征:秘密性 偷窃犯的行为特点: 预谋型:先踩点,选择目标,摸清被害人活动规律。惯犯为主。镇定沉着。团伙作案为主,分工明确。 机会型:顺手牵羊,偶发性强。没有明确作案目标,高级宾馆、办公室、商店等场所伺机作案。 冲动型:受某种因素的强烈刺激诱发或者面临突发以外局面导致窘迫处境临时产生犯罪决意。初犯,恐惧情绪强,手法粗糙,有悔意。 扒窃犯的行为特征 地点:公共场所,如车船、仓库、码头和商店、影院等 时间:节假日,早晚高峰 特点:先观察,选择时间后再作案。流窜,团伙作案为主。 作案前表现: 乱窜 尾随 钻挤 试探 例如,偷窃案多为团伙作案: 在2007年1月29日,芦墟派出所通过群众提供线索,抓获犯罪嫌疑人牟某、车某、韦某三人,经审查交代,自2006年11月上旬开始三人多次盗窃钢材、电缆电线、现金等,共价值8000余元。 从审结案件看,盗窃电动车基本上是团伙作案,参与人数多,内部分工明确,异地流窜作案是其主要特点 偷窃的职业化: 近年来,在成都及周边县市,活跃着一群专门入室偷窃电脑的职业大盗,他们分工细致,飞檐走壁、翻墙爬树,在6年时间里,共作案30余起,偷盗电脑及各种配件价值共计50余万元。 4名“神偷”和一名“职业收赃人”最终栽在了警方手中。三名嫌犯交待,他们都是杨某的徒弟,跟着杨到处偷盗电脑,先后在简阳、成都等地作案数十起。 而收赃的张某某则承认,他有个铺面,他教会杨某如何识别电脑好坏及如何辨别好的配置,将杨训练成为一个电脑专家,以致杨拆卸一台电脑只需几分钟时间。该团伙有专业作案工具,有超大号管钳、微型手电筒、手套、同型号的十字改刀、扳手、撬棒、螺丝刀…… 二、抢劫犯罪心理 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当场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使人不敢反抗、无法反抗或者无力反抗,将公私财产据为己有的犯罪行为。 一般特征: 年龄:18-25岁居多,25岁以下占80% 时间和地点:冬夏季高发,春秋季偏少,户外居多,白天少,晚上多 方式:徒手,持刀、棍,持枪,电击,麻醉等 被害人:男性青壮年居多,26-35岁最多 分为预谋作案和突发作案,入户抢劫和拦路抢劫 抢劫犯罪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追求物质享受:物欲型动机犯罪 追求精神刺激 追求大英雄主义的精神需要 摆脱贫困 为了补偿坐牢的损失 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点: 认知特点: 野蛮的英雄观,思维方式简单 仇视社会,追求暴富 侥幸心理 情绪和意志:情绪不稳定,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