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doc

资源环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资源环境视角下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上海城市管理

资源环境视野下的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文:单菁菁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当代城市不仅是人居中心、产业中心、政治中心、文化教育中心,而且是知识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基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心。43.9%,但2/3以上的GDP产自于城市;城市建成区面积仅占全国国土面积的0.34%,但居住了1/3以上的人口;城市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成为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主要地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深刻认识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审视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环境问题,对推动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 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是“十一五”期间中国城市发展的重要背景温室气体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来自于国际社会的温室气体减压力持续加大。2000年世界经济增长汽车、空调、冰箱等资源性商品的生产和消费都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其一,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中国的资源蕴藏量和国土面积分别居世界的第四和第三位,但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人均国土面积0.8公顷,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29%;人均耕地面积0.11公顷,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淡水资源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25%;人均石油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人均天然气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4.5%;按45种主要矿产计算的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其二,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高。中国单位GDP的资源消耗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5年每吨标煤创造GDP8198元,约合1000美元,只相当于日本的美国的,世界平均水平的2001~2005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增加了19.98%,工业废气排放增加了67.22%。截止“十五”末,90%的城镇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近三分之二的城市供水不足,六分之一的城市严重缺水。2006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没有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一级标准,达到二级标准的只占44.2%。“十五”期间国家提出的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没有完成,生态环境局部恶化,一些地方的环境容量处于严重超负荷状态,增加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环境压力。 (四)发展能力失衡 从空间分布来看,生态环境越脆弱的地区发展能力和集约化程度越低。如,生态比较脆弱的宁夏、贵州、青海、甘肃等省城市发展的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的核心是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或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即在现代经济增长之初,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将随着经济发展而日益加重。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清洁生产技术的推广、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污染治理能力的提高等,对环境破坏的强度将逐渐下降,环境污染将逐渐减轻,生态环境质量也将随着经济增长而逐步得到改善。(数学公式略)(见图1)。 图1 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间的耦合互动曲线 图1 形象地显示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耦合互动关系,描述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之间的演化路径,即在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生态环境质量先是恶化,而后逐步得到改善。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着需求——供给关系,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化初期,随着对环境资源需求的不断上升,环境破坏强度将显著加大,生态环境质量将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逐渐恶化;但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超过某一临界值(y’)后,生态环境的恶化程度将逐步得到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好转。我国一些环境经济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城市化进程中的生态环境问题只能靠城市化的充分发展得到解决。 中国人多地少,人均自然资源相对不足,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供给和环境容量两大约束。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动力,是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也是用最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创造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城市化对突破资源环境瓶颈、推动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的人口聚集规模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提供了平台;其三,城市的人口和产业相对集中,便于进行污染控制,防止污染的面状扩散。其四,城市具有污染治理的规模效益,且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治理污染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其五,城市经济的发展将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3.城市化有助于建设节约型社会。其一,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通讯、文化、体育、卫生、娱乐等基础设施相对集中和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运行成本和维护费用较低。享受同等生活水平,在城市消费比在农村更节约。其二,城市的产业

文档评论(0)

170****05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