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论文.doc
“寂寞”论:不该再继续的“经典”误读——以萧红《呼兰河传》为个案论文
.. 【内容提要】
茅盾先生在《 呼兰河传 序》中认为该作品是寂寞的萧红的寂寞之作这个多年来被奉 为经典的论断,实际上是历史的误读,《呼兰河传》的艺术特质是喜剧性的幽默讽刺, 寂寞是作品的艺术表象。此时和端木在港的萧红,迎来了她创作最辉煌的年代,并无寂 寞可言。有关由此派生的萧红性格、感情、经历寂寞的传闻和对有关作家的贬损,都来 自人事的纠葛和男权的偏见。
1946年8月,在夜气如磐的上海..,刚刚失去爱女,怀着锥心之痛的茅盾,以极其感伤的 笔调,为萧红写下了著名的《 呼兰河传 序》。寂寞的茅盾必然发现了寂寞的萧红,寂 寞的感情必然和小说中的独特美质、艺术氛围产生了共鸣。于是,作品“寂寞”,作者 “寂寞”,茅盾对其一言以蔽之;于是,“寂寞”论就成了流行半个多世纪的“经典” ,也成了从来无人质疑的评判。
“寂寞”,并非文本细读的科学结论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代表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萧红的艺术天才,小 说的创新和独特风格,无疑都见诸这部作品中。因此,洞见这部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 特质,对了解中国小说的现代化进程,对梳理中国现代小说艺术演变史,对萧红在中国 现代小说史上的定位,都至关重要。半个多世纪来,由于我们对权威结论的笃信和经典 论断的敬畏,在《呼兰河传》的研究上一直是在对茅盾的序言做诠释,一直是在围绕着 茅盾说的“寂寞”论、“童年回忆录”、“自传体”或“三个一”,即“一篇叙事诗, 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尤其是“寂寞”论作文章。萧红研究,萧红作 品研究,正是因此走入了一个不自觉的误区,萧红的天才和艺术创新,萧红的历史和人 生,正是因此被误读和歪曲。
谁都知道,解读一部作品,不能就作品论作品,不能离开对作家的生活经历、写作规 律、美学追求、思潮影响的全面考察。走近一个作家,不能光看本人的作品,不能只看 本人或别人一时一事的发言,不能忽视对客观事实的认定和分析。抑或是说,只有把作 品和作家放到一个大的系统中去观照,才能得出正确的、全新的结论。
基于此,我们认为,所谓的“寂寞”论,并非是文本细读的科学结论,在很大程度上 ,是感情的、直觉的、感性的判断。如果说《呼兰河传》真的“寂寞”,那么,这“寂 寞”是作品思想意旨的需要,是作家的刻意营构和艺术创造的表象,而不是作家生活的 反照和消极的流露。
这种艺术创造的表象植根于作品的思想指向。《呼兰河传》的反封建主题,对国民性 的强烈批判,对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都是以长夜漫漫的黑暗社会,特别是以遥远的东 北边城上个世纪20年代为背景的。那是一个“少女的青春换不到一顿饭吃,人肉和猪肉 一样上了市”的荒谬时代,是一个“千村薜苈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噩梦时代。 当时,闻一多悲愤地唱道:“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不如多扔些 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注:闻一多:《死水》。)。郭沫若愤激地呐喊:“ 茫茫的宇宙,冷酷如铁!茫茫的宇宙,黑暗如漆!茫茫的宇宙,腥秽如血!”“生在这样 阴秽的世界中,便是把金刚石的宝刀也要生锈!”(注:郭沫若:《女神》。)也正是在 这样的时代,鲁迅勾画了萧疏的荒村,描绘了毫无生气的鲁镇,茅盾表现了老通宝丰收 成灾的横祸,渲染了林老板夤夜出逃的落魄。同样,萧红此前创作的《生死场》,也生 动地展示了东北人民糊糊涂涂地生、浑浑噩噩地死的凄惨。这时代、这情景,岂只是“ 寂寞”所能概括得了的?于是,在以上这些作品中,作家们那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 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大悲愤,“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的大孤 独,“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大怜悯,真如大河天来,激涛澎湃。如果说,就感情的 抒发而言,这些作品是“大弦嘈嘈如急雨”的话,那么,《呼兰河传》充其量不过是“ 小弦切切如私语”罢了。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对前一部分作品,几乎没有人从感情的量 化上去分析,判定其是孤独或寂寞之作;对萧红和萧军在一起时创作的《生死场》也没 有人从感情浓淡上去理解,认定它是“寂寞”之作,却偏偏对《呼兰河传》得出了“寂 寞”的结论,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显而易见,是感情的因素,是非文学的因素,是二者 联手建构的双重批评标准,左右了正常的文学评论,颠覆了应有的文本细读。
我们这样的认识,绝非牵强,而是得自对那段历史实貌的考察和作家创作路向的检视 。如果我们采用发散式的逆向思维,进行一些换位思考,那么这种认识就将会得到进一 步的确认。比如,同是本时期创作的《马伯乐》,为什么就不是寂寞之作?同是思想消 极、情感苦闷,“和广阔的进行着生死搏斗的大天地完全隔绝了”的作家,为什么其阴 影单单投射在《呼兰河传》上,而在《马伯乐》中竟不见端倪?
在小说文本的细读中,忽视小说文体的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下地上”——我国行政诉讼调解的过去、现状和出路论文.doc
- “坏”制度是怎样产生的——对诺思国家理论的补充论文.doc
- “城中村”居民生计方式选择的调查与思考论文.doc
- “基于母语环境的英语自主性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论文.doc
- “基于英语动画片”的英语视听说教学模式初探论文.doc
- “基于问题学习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探讨论文.doc
- “基础”课法律部分教学模式探析论文.doc
- “基础”课爱国主义教学体系探讨论文.doc
- “基础”课进行宪法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doc
- “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与探索论文.doc
- 第12课 大一统王朝的巩固 课件(20张ppt).pptx
- 第17课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课件.pptx
-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2节_熔化和凝固_课件 (共46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5节_跨学科实践:探索厨房中的物态变化问题_课件 (共28张ppt) 人教版(2024) 八年级上册.ppt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外研版九年级上册.教材核心考点精讲精练(61页,含答案).docx
- 2025年山东省中考英语一轮复习(鲁教版)教材核心讲练六年级上册(24页,含答案).docx
- 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共48张ppt)1.pptx
-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共17张ppt)1.pptx
- 唱歌 跳绳课件(共15张ppt内嵌音频)人音版(简谱)(2024)音乐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快乐的一天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