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VIP

成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小题,每小题分,共分。) 《史记》记载:(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资治通鉴》记载道:秦被甲百万山东之士被甲蒙胄以会战秦人捐(除去)甲徒(空)褐以趋敌左挈人头右挟生虏俄国克里米亚战争俄国俄国俄国A.“废藩置县” B.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C.殖产兴业 D.“文明开化” 19.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指出:“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管制。”这表明梁启超认为变法之本在于学习近代西方的( ) A.科学知识 B.企业管理制度 C.军事技术 D.教育和政治制度 20.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圉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光绪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 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 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 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 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 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 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 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A.B.C.D.“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材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 ) A.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 C.防止北方少数民族柔然的骚扰 D.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24.改革是人类历史上发展的一曲不朽旋律。下列关于改革的说法正确的是改革所采用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的方式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和平的、没有暴力的方式来完善社会制度并巩固自己的统治改革中也充满了复杂性、多样性与艰巨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小题,分) 材料四 梭伦在改革前展开辩论 商鞅舌战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 (3分) (2)你认为材料三、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3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3分)三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6分) (4)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的主要作用的共同因素有哪些?(2分) 26、王安石变法作为中国古代一场影响深远的变法至今仍给我们很大启迪,其中的用人措施更值得我们深刻思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 对于如何提拔人才、选取人才,王安石提出了“教之、养之、取之、任之”的系统人才观。“教之”,即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人才。“养之”,即有优待和栽培人才。“饶之以财,约之以礼物,栽之以法。”“取之”,即发现、选拨人才。“任之”,即任用人才。任用之道,关键是任人唯贤、任人唯才、任人唯德。 材料二 陕西宁州通判邓绾曾经“举进士,为礼部第一”,对王安石一级他主持的变法积极阿谀奉承之能事,得到神宗和王安石的赏识,被提拔进朝廷做官,在京的同乡骂他无耻,他毫不在乎地说:“笑骂从汝,好官我自为之”。 ……吕惠卿才华横溢,有纷繁的政治能力,王安石十分器重他,对他有“卵翼之恩,父师之义”,朝中之事无论巨细都和他商量,王安石第一次罢相期间力荐吕惠卿任参知政事,而吕惠卿却落井下石,以达到组织他复相之目的。王安石还朝后,吕惠卿巨贪吧王安石给他的私信呈给皇上,信中曾有“无使上知”(不要让皇帝知道)字样,犯了欺君之罪,于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永远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此案聊摘编自武玉环《王安石变法失败错在用人》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引用凶邪,排摒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桑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也。 ------《宋史·卷三百二十七·列传第八十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归纳王安石人才观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王安石是怎样实行他的人才观?(

文档评论(0)

ogdy6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