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福建农林大学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茶树离体培养体系优化
学 院:__ 园 艺 ___ __
专业年级:__ 茶学 2011
学 号:__ 3115204041 ____
姓 名:____ 韦素娟 ____ _
指导教师、职称:__ 孙威江 教授
2014年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1. 本项目研究的意义
离体培养又称植物组织培养,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项用于植物无性繁殖的新技术,它主要是以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为理论依据,利用植物的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织(表皮、胚、胚乳)细胞(如体细胞)以及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对其进行培养,诱导出不定芽、愈伤组织、不定根,最后获得完整的再生植株的过程。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培育新品种,且周期比较短,生长快,不存在变异,能够保持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也可以解决一些植物不产种子或种子少的难题等。
2. 本项目研究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茶树种质资源保存一般是通过建立茶树资源圃进行保存,即在外界的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种质的保存。这种保存方法较可靠,但是也有很多弊端,如消耗人力财力,占地面积广,管理繁琐,容易遭受病虫害、干旱、霜冻等自然灾害。优化茶树的离体培养体系,并将体系运用到种质资源保存,可以缩小占用空间,增大繁殖系数,且让茶树不受外界不利的环境条件或栽培因数的影响。
茶树组织培养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是由英国的剑桥大学用茶树幼嫩精短的一部分材料通过组织培养来研究咖啡碱的离体合成【1】。我国在茶树组织培养方面起步较晚,不过近些年在各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对茶树的茎段、叶片、腋芽、种子等进行组织培养,相继获得完整的植株【2】。
3.本项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拟解决的问题
本实验在吴婉婉是师姐的基础上进行。主要是通过黄旦的叶片进行愈伤培养,得到一定愈伤数量后进行愈伤分化,即分化出芽,根。在愈伤培养阶段加入碳粉试探碳粉对的愈伤组织的成长发育是否有影响,以及碳粉是否可以降低愈伤组织的褐化率。愈伤分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植物调节激素的量的控制来筛选出最佳激素配方的培养基。
参考文献:
[1]郭玉琼,陈财珍,等.茶树花药愈伤组织诱导及茶多酚含量测定[J].福建茶叶,2001(4):7-10
[2]江苏农业科学第四期,江昌俊.茶树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3]杨国伟,兰蓉,等.茶树愈伤组织诱导和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06(04):122-124.
[4]程柳,汤浩如.茶树组织培养及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07(07):1960-1963
[5]张学文,刘选明,等.茶树愈伤组织诱导与共培转化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94(06):5
[6]刘德华.茶树愈伤组织继代培养与体细胞胚发生[J].作物学报,1995(04):470-474
[7]袁弟顺,林丽明,等.不同品种茶树愈伤组织的培养与茶氨酸的积累[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2004(02): 178-181
[9]方祖柽.茶树愈伤组织多倍体诱导[J]. 黄山学院学报,2007(06):87
[10]许益娟.茶树组织培养再生体系优化与遗传转化的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2012(01):6
[11]成浩,杨素娟,等.茶树愈伤组织培养及其儿茶素累积[J].茶叶科学,1993(02):109-114
[12]陈志辉.茶树黄观音幼籽愈伤组织诱导与分化初步研究[J].福建茶叶,2010(09):32-35
[13]成浩,李素芳.茶树组织培养再生技术的研究[J].中国茶叶,1996(03):28-30
[14]吴扬,邓婷婷,等.茶树组织培养的影响因素及应用展望[J].茶叶通讯,2009(02):14-17
[15]黄燕芬,周国兰,等.降低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程度的研究[J].西南农业学报,2009(05):1492-1495
[16]陈志辉.茶树不同外植体组织培养与试管苗保存研究初探[J].福建农业学报,2010(06):726-730
[17]杨亚萍,郑新强.茶树组织培养中的褐化控制研究[J].茶叶,2013(01):3-7
[18]吴婉婉,孙威江.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3(02):133-139
[19]段运裳.茶树组织培养研究进展[J].福建茶叶,2007(02):7-9
[20]赵玮.茶树组织培养中外植体褐化的
文档评论(0)